众所周知,高凝状态、血管损伤、循环系统障碍都可能造成栓子形成。就心脏来说,可能因为心房颤动(房颤)、心瓣膜病、左室血栓等原因形成栓子,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基于此,临床中抗凝药物的使用较为广泛,对患者抗凝药物使用进行干预及管理的工作也早已开展。在抗凝管理方面,一直倡导的是以患者的疾病和药物优先,进行多学科合作。
在我国,目前抗凝治疗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患者认知程度低、治疗不足、规范程度不高、较多联合用药、甚至是成分复杂的中药使得抗凝治疗的达标率相对低等,这些问题影响的不仅是药效,甚至会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方向。
那么临床医生该如何正确判断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抗凝治疗?如何正确评估患者栓塞和出血的风险?临床药师在抗凝工作中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向住院患者进行正确的抗凝药物使用教育?如何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正确的抗凝药物管理?
本期丁香公开课,丁香园特邀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向倩副主任药师,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房颤的抗凝管理》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