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会 2016:《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一级预防专家共识》解读

2016-10-18 17:32 来源:丁香园 作者:孙舒宁
字体大小
- | +

10 月 14 日,在第 27 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孙宁玲教授就《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一级预防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 。

1.jpg
图为孙宁玲教授做报告

在 1997 年,我国专家提出了血脂的异常防治指南,之后多年,不断有专家提出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调整的理念,这些理念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多参考性的意见。在 2016 年,我国的《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表,这一共识的发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比例逐年升高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日益加重,使中国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逐步增加。我国高血压合并 3 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已由 1992 年的 13.4%、2009 年的 35.5% 升高至 2014 年的 58.3 %。

在 65% 的门诊高血压患者中,合并 2 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占到了 17.4 %,而其中血脂异常的比例最高,说明了高血压患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现象十分常见。另一项研究中,在血脂异常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达到了 52%,这说明两种疾病 2 种危险因素并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在临床上,应注意到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等危险因素管控不佳是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在一项对比2010 年与 1990 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的研究中,美国下降了 42.9%,英国下降了 54.9%,中国却上升了 25.7%,这一上升与我国本身的危险因素并存、胆固醇升高、高 BMI 水平、肥胖与高血压的增高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在中国,危险因素并存的现象普遍存在。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1. 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

在我国的 2014 年心血管病报告中,我国 13 亿人口有 1 亿血脂异常患者,又有约 3 亿高血压患者。在中国接受调脂治疗的患者中约 66% 合并高血压。单纯降压治疗的获益存在「天花板效应」,对于高血压患者,单纯降压治疗是不够的,应该进行综合的防治,其中及时调整是重要环节。

2.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的研究证据

(1)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降胆固醇治疗一级预防,应首选低-中强度的他汀治疗;

(2)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降低胆固醇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3)高血压患者应早期治疗、长期治疗,早期长期的抗动脉硬化治疗可有临床获益。

3. 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策略

(1)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A 级:高血压 + 糖尿病定义为极高危,LDL-C < 1.8 mmol/L(70 mg/dL)

B 级:高血压 + 1 项或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定义为高危,LDL-C < 2.6 mmol/L(100 mg/dL)

C 级:单纯高血压定义为中危,LDL-C < 3.4 mmol/L(130 mg/dL)

(2)所有患者应立即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3)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一线药物:

选择适合患者的低-中强度他汀,同时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经济条件。

A 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人群 80% 的 LDL-C 水平在 130 mg/dL 以下;

B 亚裔人群低剂量他汀获益与西方人群高剂量治疗获益相当;

C 亚洲人代谢他汀的肝酶和药物转运蛋白在遗传学上与白种人有显著的差异。

4. 共识建议

(1)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首选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

(2)高血压降胆固醇的长期治疗是长期获益的;

(3)高血压合并肾病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可从低剂量他汀开始治疗,同时评估和监测不良条件和风险,关注老年患者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我国要意识到高血压患者合并危险因素比例正在逐年升高,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胆固醇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然后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采用适合中国人剂量的低-中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 2016 长城会会议专题

编辑: 张秦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