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胡荣教授就如何兼顾医疗干预与健康管理等内容回答了丁香园的提问。
医疗干预与健康管理
2013 年的 AHA 指南和 2016 年 ESC 颁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危险因素控制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一环,对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治疗也都强调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并改善预后。所以,国家越来越提倡利用健康管理对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倡导,同时对肥胖、血脂紊乱、血糖紊乱、血压增高等既存危险因素和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全面管理,即所谓「上医治未病」,特别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
目前,从事健康管理的人员大多是社区医生、健康体检人员等。仅仅依靠这些人员,在管理强度上与我们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有一定的差别,所以还需要心血管专业人士的参与。对有明确危险因素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危险因素管控;对不能控制危险因素者,加强药物治疗。但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还需要加强,有时会过度强调药物治疗,例如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直接使用他汀,控制不佳时剂量加倍,但实际上很可能是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有效地、系统地随访和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策略
目前已经有循证医学证据提示,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减重、规律运动和适当限盐就可以使收缩压下降 5~10 mmHg,对初发高血压患者,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能可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其他高血压人群,也可以使血压更容易控制,避免反复调整药物。
对于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强调「两手都要硬」。胡荣教授认为在这方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开始得比较早,做得也比较好,是值得学习的。比如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五驾马车」的理念,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患者教育和药物干预是同样重要的。在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的治疗中也是一样:一方面是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另一方面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和不良习惯及危险因素的去除。这样才能很好地管理危险因素,才能使高危人群不得病、病情少反复。
心脏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实践与建议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要比一般人群更严格。比如食盐摄入方面,健康人建议每日摄入量小于 6 g,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更严格;血脂控制上,中国血脂专家共识也特别提到,对血脂的控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对不同人群要分层管理,已有高血压病,同时合并有危险因素者,要控制在 2.6 mg/dL以内,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小于 1.8 mg/dL;血压和血糖控制上,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血压控制小于 140/90 mmHg ,而没有心血管疾病也没有危险因素者,血压越接近理想状态越好,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 6.5 mg/dL 。
健康管理理念也要随着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对不同人群的血压、血糖、限盐等都要个体化控制,相对于健康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血脂控制上要更严格,而血压、血糖则相对放宽。所以,健康管理理念要随着医学进步而不断更新,心血管专家也要注意加强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而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治疗。心血管专家和健康管理专家携手可以更好地预防患者再入院和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