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储备分数有助于评估冠脉疾病预后

2016-12-18 17:30 来源:丁香园 作者:Tylen
字体大小
- | +

对于稳定型冠脉疾病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是判断临床预后很重要的指标。目前冠脉内影像学检查往往把重点放在斑块本身,而血流储备分数(FFR)可进一步评估血管的最大血流。另外,血流储备分数可用于判断狭窄是否引发可逆性的缺血性心肌缺血,协助优化欲行冠脉造影的胸痛患者的风险分层。然而,临床预后是否取决于血流储备分数检测出的冠脉狭窄严重程度尚未明确。

为此,来自意大利 Naples FedericoII 大学的 Emanuele 博士带领其团队展开研究,研究分析了所有初始采用单独药物治疗且用 FFR 评估病变的患者的预后,从而进一步从冠脉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描述冠脉粥样硬化的自然史。

研究纳入了 607 例初始采用单独药物治疗且用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狭窄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 FFR 引导的 PCI+最佳药物治疗组和单独最佳治疗组,随访 2 年。主要终点是 2 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靶血管相关梗死、和缺血导致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采用逻辑和 cox 回归分析模型计算 FFR 每增加 0.05U 对 MACE 的平均降低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607 例患者中有 429 例具有多只血管病变,1029 处病变中有 272 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靶病变直径狭窄 ≥ 70% 在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平均血流储备分数水平也明显低于非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累计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 FFR 四分位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增加 0.05U 单位的 FFR 就会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当 FFR 介入 0.8 U 与 0.6 U 之间时 MACE 增加最明显。累计 cox 分析显示,两年内血流储备分数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

总之,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稳定型冠脉疾病患者,靠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的狭窄严重程度是一个主要且独立的病变相关预后的预测因素。研究结果也提示了,对于心肌缺血性疾病,不仅要关注缺血的区域范围,缺血的程度也会影响临床预后。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任杨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