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流储备分数能够历经多年发展最终成为临床上有用的工具?我认为FFR之所以获得成功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需求的满足,临床思维的活跃:FFR是针对我们以前在临床上忽视的事实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是临床工作者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要求工程师做出相应的压力导丝,这得益于临床工作者们活跃的思维。其他的大部分技术首先由工程师开发出来,然后再到临床寻找到应用的可能性。
理论概念的简化:早期发表的关于FFR的文章里的论述颇为繁琐。如果一个概念想易于被接受,应该秉承KISS原则,即Keep It Simple & Stupid(越简单越好)。FFR=Pd/Pa也是由最初的繁琐逐渐演变而来的。
材料的简化及改进:在简化理论之后,我们已经可将FFR简化为一个压力的比值。除此之外,工程人员又对设备进行简化,为我们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设备,使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压力曲线。
反对者们的意见:真理需经过三个阶段:一开始被嘲笑,然后被反对,最终被接受。FFR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但要感谢反对者们,正是这些反对之声让我们对FFR不断改进,最终让那些反对它的人也接受FFR这一概念。
步进式的验证:FFR通过动物试验证实它的有效性之后,就开始在临床上进行验证。经过临床研究发现,病变FFR大于0.8可不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小于0.75时需要再次进行血管重建治疗,这是广泛的临床研究简化而得到的临床决策指标。
良好的临床结果,高效的性价比:事实证明,FFR无论在临床终点中,还是在很多的病变亚型中都显示出了它的有效性。而关于性价比,FFR是一种既能改善患者病情又能减少开支的治疗手段。在FAME研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FFR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手段。
长时间的努力:最初FFR的提出到现在医生和患者对于FFR价值的认同,从最初FFR的测量到现在成为ESC的Ⅰa类推荐,FFR的成功经过了20年的漫长历程。在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时,我们发现:血管镜(Angioscopy)很早就已经消失了,CFR存活时间略长一些,IVUS也逐渐被OCT取代,此外包括iFR、TEG等在内的技术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FFR的应用却仍在提升,这也是FFR的成功要素之一。
小 结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FFR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来。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FFR得到今天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临床工作者加入到FFR研究的队伍中。
个人简历:
比利时阿尔斯特心血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