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中国心脏大会(CHC)2018 暨国际冠心病大会(ICC)2018 暨第三届中国血管大会(CVC)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主持,在震撼人心的开幕短片后,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与参会者分享了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中国模式。胡院士在演讲中着重阐述了面对逐渐攀升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中国医生该怎么做。
蒋立新教授
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中国模式
胡盛寿院士
报告开篇,胡院士即指出: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胡院士进一步从几个方面谈了其对我国新医疗卫生体系的认识。一方面是对我国心血管防治能力的基本判断,另一方面胡院士从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角度分享了专业人员应如何应对当今中国的医疗改革,特别是中国信息化防控局势演变的今天,作为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到底能够做什么?
我国心血管防控能力的成就与挑战
讲到此处,胡院士列举了 2 组数据:1990 年我国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的得分为 49 分,位列全球第 116 位,到 2016 年,我国得分上升至 79 分,列全球第 48 位。1990-2016 年,我国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指数进步幅度位列中等收入国家首位。
另一组:10 年来,我国年心外科手术量从 8 万增至 21 万,77 家主要心脏中心 CABG 院内死亡率降至 2.2%,与美国不相上下。
大数据反映出我国医疗的长足进步,但心血管病疾病负担仍将加剧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2050 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 26%;不良生活方式流行:体力活动水平下降、饮食趋向高热量;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高血压知晓率不足一半,控制率仅 10% 左右。以上现实均指出,未来我国心血管发疾病负担将持续加重。
面对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面对挑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基层机构门口罗雀,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医疗资源该如何配置、医疗资源配置亟待优化的问题。
此外,胡院士还指出,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也是另一个必需面对的话题,如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存在过度使用、降压药物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
换句话说,单纯依赖投入驱动的模式无法持续发展。因此,「提质增效」正式成为当今医改的新主题。
作为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我们能做什么?
胡院士指出,诸多解决方案中,建设「学习型医疗体系」会是有效途径之一。学习型医疗体系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让每一位医生和患者的决策能获得并应用最佳的证据,推动在诊疗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并使得医疗服务能够持续创新、改善质量、确保安全、追求价值,让医疗行为有序可依、有据可依。
胡院士最后总结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的人口大国,面对医疗资源绝对不足与相对配置不合理并存的现状,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学习型医疗体系是我们「理性和必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