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对于身患心血管疾病的人们而言,无异于打通了一条生命的通路。而为了推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事业的前行,2004 年,在葛均波院士的倡议下,中国 CTO 俱乐部(CTOCC)成立。
十五年栉风沐雨,中国学者一手握导管,一手执导丝,从模仿、学习一路走到引领、超越。如今,立于继往开来的新节点,我们在 CTOCC 2019 的大会上采访了与会的多位知名专家,请他们作为中国介入治疗发展的见证者,分享自己的感悟与启迪。
「大医精诚,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优化,随着技术的一次次革新与人们对疾病理解的深化不断突破,这也对医者的手术技巧、尤其是创新的医疗器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葛均波教授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值此 CTOCC 2019 召开之际,不仅是对 CTO 治疗再一次的盘点和总结,回顾中国介入治疗发展的来时之路,也由时下前沿的创新手术器械为起点,共同展望这场「生命通路抢通战」的未来。
精英聚申城 回眸中国介入治疗十五年筚路蓝缕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因,其中,冠心病死亡率近年来仍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国民健康。面对这片巨大的「健康阴霾」,中国医者的选择是迎难而上。
尽管我国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追赶,目前已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欣喜之余,中国医者们仍保持着清醒。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就将目光聚焦于基层医院的介入治疗水平上,直言其有待提升,「如何实现标准化的治疗,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
CTO 介入治疗因其高难度,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这座「堡垒」在葛均波院士的领导和 CTOCC 的推动下也正逐步「松动」。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介绍,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 CTO 介入治疗成功率可达 90% 以上。中国医生在 CTO 介入治疗理念和操作技巧方面,也根据国情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在技术规范化的同时,还需重视建立属于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标签,手术成功率和病人安全性都达到最优,唯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算得成功,」沈阳军区总医院荆全民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
提到我国在介入治疗方面的快速发展经验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雷教授认为这与博采东西方之长的学习过程密不可分:吸收欧美大刀阔斧式操作风格的同时,也认识到细腻、精准的导丝操作是 CTO 介入治疗的基础。中国的临床医生通过不断地揣摩实践,形成了将正向、逆向介入治疗、ADR 和 IVUS 引导下的 CTO 介入治疗等技术有机融合的全面的技术风格。
当然技术的落脚点,还是人。快速发展,也意味着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融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指出,多年来,在政府机关与相关核心学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中国从事介入治疗的医生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重视博采众长与人才培养,让中国的介入治疗飞快成长,但医者们其实怀有更远大的抱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在谈及 CTO 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还不理想时,指出这是中国医生、也是世界医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同时,中国医生也要为这一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声音。
大咖齐分享 CTO 介入正向逆向游刃有余
多位专家皆为业内大咖,不分享一些看家本领怎能「放过」?目前,CTO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正向和逆向开通途径,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变情况,其中包含多样化的技术细节,在手术导丝的选择上也各有讲究。对此,几位专家都不吝赐教,在强调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分享了各自的「小窍门」。
难度大、耗时长是 CTO 介入手术的标签,医者的操作技巧是决定手术能否快速、顺利完成的关键。以「中国速度」闻名的张斌教授主张应快速通过斑块,保护登陆区,迅速放完支架,结束手术;荆全民教授更强调一个「巧」字,希望大家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地完成操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高超的技巧,器械的助力也必不可少。介入治疗手术中,导丝的准确选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葛雷教授总结出了三条经验: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导丝;其次,要选择适合病人解剖结构的导丝;而最后,则需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结构,和当时情形及局部的解剖结构,及时更换导丝。
大咖的成功很难简单复制,但是成长的道路仍有一些轨迹可以效仿。如何快速成长为如他们一样的业内翘楚呢?专家们给出了惊人一致的答案,「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以匠人精神完成每一例操作」。
SENTAI 系列利器在手 新产品赋能创新治疗方案
介入技术的发展与器械革新密不可分,且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 CTO 介入水平正在走向平台期的今天,器械或将成为创新的强大驱动力。虽然支架、球囊等器械的讨论度更高,但正如傅国胜教授所说,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来说,工具性器械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以导丝为例,随着对 CTO 认识逐步加深,加上 CTO 其它辅助器械的应用等等,新导丝代替老款导丝是必然的趋势。新器械会帮助 CTO 治疗越来越容易、高效、安全。
仿若听到了业内人士的心声,今年 8 月,波士顿科学的 SENTAI™系列导丝重磅上市,以前沿的创新工艺与技术为冠脉介入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让波士顿科学的冠脉病变整体解决方案迎来了又一次进化。与会的多位专家在采访中也分享了各自的应用经验。
葛雷教授对 SENTAI™系列导丝的塑形能力赞誉不已,特别提及系列中 MARVEL™导丝的支撑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兴奋地介绍:「SAMURAI™导丝的头端非常柔软,也许未来我会把它用于逆向治疗,FIGHTER™ 导丝则可能在初步筛选微通道时会有良好表现。」
SENTAI™系列导丝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它们是根据医生的需求来设计、改进制造,能帮助医生在技术上进一步提升。一次,在条件艰苦的肯尼亚进行 CTO 介入手术时,张斌教授在做逆向治疗过程中找不到合乎需求的导丝,「直到最后,在仓库里发现了一根 HORNET™ 10『救了我的命』。它的头端非常尖,一下子穿过了 CTO 的斑块,手术成功了」。这次经验不仅令张斌教授终生难忘,更对 SENTAI™系列导丝在中国的上市充满期待。
「CTO 介入手术首先要导丝能通过 CTO 段,否则后续治疗就无从谈起」,李成祥教授坦言,「因此,具备优越通过性能和良好操控性的新款系列导丝及其带来的冠脉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了临床上的差异化需求,必将大受欢迎。」
小结
中国的介入治疗在 CTOCC 等交流平台的推动下,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
「中国拥有非常多优秀的术者,新的技术与操作在这里的应用与发展非常快,大大促进了治疗水平的提升。这一点令很多国外专家印象深刻。
器械创新的大步迈进,对介入手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要求术者,必须时刻紧跟前沿。当技术『遇见』医术,才能为患者带来安全、高效的治疗。」
——Simon Walsh 教授
英国 Belfast 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