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恶化”亟需明确定义及机制

2014-05-21 09: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坞霜降
字体大小
- | +

1.WHF初步探索

防止“心衰恶化”(WHF)是治疗急性心衰患者的关键环节,而且临床医生对于鉴别WHF比较自信,尽管如此,WHF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一致的定义,人们对WHF知之甚少。

近期有研究团队对一些急性心衰新型药物疗法研究进行了汇集分析。他们认为在终点事件定义方面,除了“些许差异”外入组研究基本是一致的。研究者定量分析了WHF在多大程度上恶化了预后,但是该研究依然无法解释WHF的发生机制,也无法提供WHF可能的临床或代谢指标。

在入组的四个2期及3期研究中,WHF进程可以独立延长5天的住院时间,增高因心衰或肾功能不全而引起的60天心血管死亡事件及入院风险率,并且造成6个月内死亡率升高一倍。

在预后方面,WHF刚出现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就如Beth Davison博士所说“如果患者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WHF几乎不会再导致风险升高。”入组的四个研究将WHF定义为一种急需静脉药物治疗或机械支持治疗的急性心衰情况恶化表现或症状。

2.WHF机制不明

Beth Davison博士是serelaxin药物RELAX-AHF研究的首席研究者,该研究入组了本次汇集分析。另外3个研究分别为有关serelaxin急性心衰治疗的Pre-RELAX-AHF研究以及有关rolofylline急性心衰治疗的PROTECT Pilot 和PROTECT研究。

WHF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几乎不受院内肝肾标记物变化、胆固醇/白蛋白比率、心衰迹象或症状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基线水平特征也不能完全阐明这种相关性。因此,研究者认为“很可能是未知的病理生理机制引起了WHF,而WHF本身是急性心衰不良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欧洲心脏病心力衰竭学会主席Stefan Anker博士强调了四个研究在WHF定义方面的细小差别。在他看来,这些差别足够让我们怀疑这些回顾性研究“能否预测未来研究的结果,而且未来的研究多是前瞻性的。”因此,“我们对现在的统计结果持谨慎态度。”

从超过3700例患者所得的患者水平汇集分析结果显示,约12%的患者在入院5天内出现WHF,平均住院时间约10天。60天内心血管死亡事件、心衰及肾衰比例为18%。180天内的死亡比例为14%。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天内WHF进展使平均住院时间增加5.2天。WHF与60天内因心衰或肾衰引起的心血管死亡事件或再入院危险比(HR)1.64相关,与180内死亡率HR1.93相关。

在多因素模型加入充血、肝肾功能及代谢功能标志物等指标可以稍微降低上述HR值,但是调整后的HR值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

3.WHF如何定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试验将WHF作为心衰的主要终点事件,WHF难免会有所差异,Stefan Anker博士认为应给WHF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实际上他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定义方法——按WHF的病因进行定义,这种方式为如何治疗WHF提供指导。

“临床上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患者在入院后病情始终不稳定且不断恶化”,或者由静脉给药治疗转为口服给药治疗方面监控不利,这些都可能导致医源性WHF。有的患者可能起始症状稳定,但是随后“由于一些合并症状,无论采取何种治疗”,病情始终呈恶化趋势。

最后,Stefan Anker博士指出也有一些患者起始稳定,但“我们仍不清楚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wangp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