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疑传统
近期开展的一个回顾性研究探究了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药物在心脏搭桥(CABG)手术中的实际作用,研究者选取了接受非急诊CABG且术前21天无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不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率、持续性卒中发生率、机械通气比例、再次手术比例、或肾功能衰竭比例等,另一方面,术前24小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新发房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性研究统计分析显示,术前给予CABG患者β受体阻滞剂与改善围手术期预后无相关性。William Brinkman博士指出,两组患者在其死亡率及术后30天内预后方面无显著差异。
虽然β受体阻滞剂组新发房颤率增高幅度较低,但确实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从表面来看,此次研究结果与国家质量论坛准则推荐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内容不符,但是与非心脏手术患者同类型研究所得结果一致。研究者认为开展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种类的前瞻性随机试验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UH医疗中心外科主任,Markowitz博士对本次研究的评价是,该研究“对我们CABG手术中习以为常的行为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是否每例患者都需要在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一体适用原则仅仅是哲学观念,我们用药需要因人而异。”
Markowitz博士同时表示,他不认为现阶段应废除CABG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指南推荐,“研究者应开展更为广泛的研究完善此研究不足之处。”
2.研究局限
20世纪90年代的观察性研究显示CABG术前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围手术期死亡率降低相关,2007年被列入手术常规质量标准。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缺乏随机临床试验证据,而且越来越多的观察性研究开始质疑该方式的正确性。
此次研究采用国家成人心脏协会心胸外科数据库(STS-NCD)选取患者,“因为STS-NCD在β受体阻滞剂记录上仅显示有或无,所以我们无法判断患者用药时间、剂量以及其他相关变量。”
研究者在文中也列举了其他不足。
Shahian博士在编者按中指出,现在接受CABG治疗的患者短期死亡率很低,因此研究选择死亡率评估β受体阻滞剂作用有待商榷。“观察长期预后或非致死性复合事件指标或得到更全面的结果。”
Shahian博士也指出了数据库筛选患者存在的信息缺失问题,如患者是否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服药时间及类型,以及是否服用胺碘酮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