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20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缺血性心脏病的的死亡率增加了 1 倍,每年有超过 100 万人因此而死亡。预计这种趋势将加速,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到 2030 年,中国心肌梗死的患病人数将增加到 2300 万。随着缺血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的变化,中国的医疗制度也在快速发展,实施了许多政策,如通过减少经济障碍改善就医困难,增加医院和医生数量。
尽管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国的重要性,特别是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到此类事件的 80% 以上,但过去 10 年来,尚缺乏全国性的代表研究明确 STEMI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结局。
疾病负担变化的同期数据、治疗质量(使用推荐治疗及不恰当使用非循证治疗)及治疗结局的缺乏为改善患者治疗和结局干预措施的实行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特别是至今我国仍缺乏农村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数据,而这部分人群占中国的大部分人口。
近日,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资助下,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静、李希等人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我国近 10 年来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和结局的住院变化趋势,文章 6 月 23 日在线发表于 The Lancet 杂志。
通过对住院记录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者使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方案,抽取了 2001、2006、2011 年 STEMI 住院患者的全国性代表样本。在第一期抽样中,通过不同经济-地理地区分层,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程序选出了参与医院。在第二期抽样中,通过系统抽样方法获得了各个样本医院 STEMI 患者的比例及其治疗和基线特征等数据。研究者进一步加权分析相关数据,估计了 2001—2011 年 STEMI 的全国代表性比例和变化。
最终,研究者抽取了 175 家代表性医院(选取了 162 家医院)和 18631 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13815 例 STEMI 患者),并且对 12264 例患者的治疗、手术和检查及 11918 例患者的住院结局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在 2001—2011 年间,全国 STEMI 的估计住院率逐年上升(2001 年 3.7/10 万人,2006 年 8.1/10 万人,2011 年 15.8/10 万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等相关危险因素也不断增加。
无禁忌症患者 24 小时内使用阿司匹林([2001]79.3% VS 91.2% [2011])和氯吡格雷([2001]1.5% VS 80.7% [2011])的比例明显增加,但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比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肌钙蛋白和心脏彩超等诊断检查的使用大幅增加。
尽管直接 PCI 的的比例有所上升([2001]10.2% VS 27.6% [2011]),但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的比例并未明显改变([2001]44.8% VS 45% [2011])。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从 2001 年的 13 天降到 2011 年的 11 天。2001 年至 2011 年间,STEMI 患者调整后的住院死亡率无明显改变。
研究者认为,过去 10 年来,随着 STEMI 患者住院率的上升,患者的并存疾病及检测和治疗的强度也有所增加。部分治疗的质量也有改善,但差距仍然存在,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并未下降。改善 STEMI 患者的治疗和结局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