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
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好发在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人群。黄斑裂孔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组织缺损,形成裂孔。
如黄斑区的视网膜组织完全缺损,称为全层黄斑裂孔;
如黄斑区的视网膜组织尚有保留,未完全缺损则称为板层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的分期:
上图解释:
Stage 0 (第一行)
正常的黄斑形态
Stage 1(第二行)
黄斑中心凹正常形态消失,玻璃体后脱离伴黄斑中心凹下囊腔(pseudocyst)改变;
Stage 2(第三行)
黄斑裂孔形成,中心凹下囊腔顶部缺失,但底部视网膜组织仍在位
Stage 3(第四行)
全层视网膜裂孔形成,裂孔周边视网膜水肿样改变
Stage 4(第五行)
裂孔完全形成,周围视网膜水肿
黄斑裂孔发展模式图:
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s of Developing Macular Holes.SHOJI KISHI, MD, AND HIDETO TAKAHASHI, MD. Am J Ophthalmol 2000;130:65–75.
黄斑裂孔分期(Gass,1994)
1期 即将发生的黄斑裂孔;
1a期 正常黄斑中心凹变浅;
1b期 正常黄斑中心凹消失;
2期 裂孔直径≤350m,或裂孔边缘有盖附着;
3期 裂孔直径约400~500m,可以看见盖或没有盖;
4期 裂孔直径较大且伴玻璃体完全后脱离。
4、板层黄斑裂孔(Lamellar Macular Hole )
如前所述,板层黄斑裂孔是视网膜部分的缺损性改变,它可以是全层黄斑裂孔的某一阶段,亦可以是独立的改变。OCT往往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增厚,伴随中心凹处视网膜局部缺损的低反射暗区,中心凹正常形态消失,视网膜厚度小于正常范围。
如下图:
1)视网膜前膜在中心凹产生牵引,周围组织正常,黄斑组织薄伴缺失。
2)囊样的空间出现在板层裂孔的边缘。
3)外层视网膜组织仍然存在的板层孔,玻切手术干预效果不佳---观察。
总结:黄斑裂孔的主要病因
-自发性(idiopathic,特发性)
-外伤(traumatic)
-病理性近视(High myopia)
-血管性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静脉阻塞(venous occlusion)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罕见的病因:
Vitelliform macular degeneration
Coloboma of the optic nerve
Retinal hamartoma
Lighting stike
Light-induced retinal injury
编辑:蓝色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