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控血压和调整抗高血压治疗往往会导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得过低,然而目前并无高危人群的相关数据。
为了确认自我监控血压和调整抗高血压治疗的影响,Richard J. McManus博士等将其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的常规收缩压护理进行对照。文章于2014年8月27日发表于JAMA。
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进行了一项初级保健的、非盲法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自英国59所初级保障业务处的552例≥35岁的患者参与其中,他们都有着卒中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或者慢性肾病史,而且基线血压至少为130/80mmHg,
干预组患者将自我监测血压与个性化的自我调整算法相结合。研究期间,门诊血压测量目标是130/80mmHg,家庭血压测量目标是120/75mmHg。对照组的患者则受到常规护理,有健康护理临床医生对其进行常规的血压测量以及适时调整用药。
研究的主要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门诊随访,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有所差异。
主要的研究结果数据取自450例患者(占81%)。干预组和对照组平均基线血压分别是143.1/80.5mmHg和143.6/79.5mmHg。经过12个月的随访,干预组的收缩压下降到128.2/73.8mmHg,而对照组则降至137.8/76.3mmHg。经过校正基线血压,计算得出两组收缩压相差9.2mmHg,舒张压相差3.4mmHg。
多重缺失值估算也得出了类似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平均基线血压分别是143.5/80.2mmHg和144.2/79.9mmHg,12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平均收缩压分别降至128.6/73.6mmHg和138.2/76.4mmHg 。经过校正基线血压,计算得出两组收缩压相差8.8mmHg,舒张压相差3.1mmHg。
这些结果没有过多的不良事件干扰,在所有亚组中都有可比性。
总而言之,经过12个月的随访,在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中,自我监控血压和调整抗高血压治疗相对于常规护理,收缩压降压幅度更大。
PS:本文后续有Peter M. Nilsson 博士与 Fredrik H. Nystrom 博士的述评,有兴趣者可前往链接浏览。
浏览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丁香园心血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