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中合并存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中枢性呼吸睡眠暂停(CSA)和施陈式呼吸(CSR)很常见。为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转归,最大程度抑制CSA/CSR很重要,呼气末正压通气(CPAP)能改善CSA/CSR近50%。自动伺服通气设备(ASV)能有效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的CSA/CSR,但对合并有OSA的心力衰竭患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来自德国索林根Witten/Herdecke大学肺病研究所的Randerath WJ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试图比较ASV和CPAP在减少合并睡眠呼吸异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呼吸障碍的有效性,并评估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
研究使用的两种通气模式均通过PhilapsRespironics公司的BiPAPautoSV机器提供,均持续12个月。70名合并OSA和CSA/CSR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其中60名男性,平均年龄66.3岁,平均体重指数31.3。患者均因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通过临床评估NYHA心功能II-III级。测量患者基线睡眠多导图、脑利钠肽(BNP)、呼吸肌力测试和超声心动图,治疗3个月及12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
研究发现治疗模式均能显著改善睡眠呼吸障碍,氧饱和度下降和觉醒次数。ASV与CPAP相比,能显著降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呼吸浅慢指数(CPAP组基线值为21.8+/-11.7;ASV组基线值为23.1 +/-13.2;12个月随访CPAP组10.7 +/-8.7;ASV组6.1 +/-7.8,P <0.05)。但两组间运动耐量和超声心动图参数无明显差异。
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在12个月内的随访期内,ASV较CPAP能更好改善心衰患者CSA/CSR和BN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