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律”到“调律”思维转变

2012-02-14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字体大小
- | +

2011年2月13日,《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以此为起点,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26个省会,30个城市和地区召开了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高峰论坛。全国各省市络病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各省心血管主任委员、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各省中医药管理局、医学会、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的领导和专家、一线临床医生近两万名参与了这次学术盛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心脏中心曹克将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杨天伦教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浦介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心脏中心杨新春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廖德宁教授围绕“抗律”到“调律”--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专题报告,赢得与会专家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

黄从新教授强调:用心电生物学的整体观考虑心律失常的防治,体现了--从“抗”到“调”治疗思维的转变

心脏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由细胞、血管、神经、基质等构成,并受多种机制调节,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类对心脏电活动的认识逐步深入,在心脏的分子、细胞及基因等层面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既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心脏电活动某一层面、某一局部,而忽视了同一层面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不同层面的相互联系,继而针对心律失常单一成因的、或一味采取“抗”的治疗方法未解决根本问题。如CASTI、II研究发现恩卡尼、氟卡尼和莫雷西嗪均明显增加心肌梗死患者总死亡率;SWORD研究也发现索他洛尔增加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良患者所致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EMIAT研究发现胺碘酮虽能降低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良患者心律失常死亡率,但却不能降低总死亡率。这足以说明单一离子流异常不是产生心律失常的惟一原因,针对单一离子通道研究心脏电活动是不全面的,而针对单一离子通道治疗心律失常很难取得理想疗效。即便是具有抑制钠、钾、钙等多离子通道的特性。这说明针对离子通道的治疗策略需要改变。与此相反,研究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却能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如,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能通过减少心脏性猝死而降低总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针对心脏神经受体,而非直接针对离子通道。此外,经导管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均未针对任何通道却取得了成功。这些并未针对某一、某些离子通道治疗的良好临床结果提示,仅把治疗和研究的靶点聚焦在离子通道,不能满足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律失常除了电重构外,结构重构、神经重构也参与其中,所以“抗律”有局限性。要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现代评判标准必须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指导策略,要将不同层面取得的研究信息整合至整体心脏水平,系统认识心脏电机械活动及其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和调控机制势在必行。

近年来,吴以岭院士率先提出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创新理论,很值得学习,他是站在中医药更高层面用完整的视角解读心律失常,这一思想方法不仅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作用,而且对西医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吴以岭院士率先提出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是站在中医药更高层面来研究心律失常,是基于中医“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而提出的由“调”致“平”以解决心律失常的复杂问题

“调”即通过提高机体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能力,而重新恢复人体自稳态。换句话说,“调”的目的是减少病理损伤因素,提高机体保护机制,达到内外环境和谐平衡。因此,“调”既可以解决快速心律失常,又可以解决缓慢性心律失常,尤其对西药难以解决的快速性合并缓慢性的复杂性心律失常,不失为一盏明灯。在此理论指导下研制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是集温、清、通、补药于一方,全方以补虚为本,在益气养阴基础上,运用补、清、敛三法以养心气,运用通法以通血脉,使心之气血充沛、阴平阳秘、脉络通利,恢复心脏正常的心率、心律及心力,从组方上体现了由“调”致“平”干预策略。

调律代表药参松养心胶囊临床治疗优势

浦介麟教授、王硕仁教授等从心律失常机制研究也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具有Na、K、Ca多离子通道调节作用,改善供血、抑制心室重构,同时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有效改善窦房结功能和心脏传导功能,这种同时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和非离子通道调节作用成为该药临床上既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而无致心律失常的整合调节作用的分子电生理基础。

曹克将教授、浦介麟教授、杨新春教授牵头的36家三甲医院参与的、首先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与西药或安慰剂对照、多中心治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对目前尚无西药治疗药物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早)疗效优于西药慢心律,对阵发性房颤疗效与心律平相当;和西药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比较具有明显安全性优势,突破了西药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限制长期用药的现状。

研究提示:“调”是心律失常理想治疗的发展方向,由“抗”到“调”策略转变将是心律失常治疗历史上又一里程碑。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崭露新角,循证研究又攀新高

2006年-2009年,参松养心胶囊已率先在中国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与西药对照治疗心律失常的循证医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被誉为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其治疗早搏、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与西药媲美,且无西药的副作用也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近来,临床发现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窦缓伴早搏、窦缓伴房颤、心衰伴心律失常方面有疗效。2012年即将开展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伴早搏、窦缓伴房颤、心衰伴心律失常的全国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循证医学临床研究。

编辑: 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