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多中心协作研究

2012-04-13 17:34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目的 
了解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的最新现状,指导临床血脂异常防治实践。
 
方法 
在全国21家省部级医院和6家地县级医院中,查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2月28日间开始服调脂药物,且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维持≥2个月的2237名患者病例资料,依据美国2004年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计算血脂控制达标率。
 
结果 
(1)在符合任一血脂防治建议/指南的药物起始治疗标准的2094例患者中,80%来自省部级医院,60%为60岁以上,57%有胆固醇升高,15%无血脂异常,68%合并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75%合并高血压,80%为高危和极高危患者,84%使用他汀类药物,83%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饮食治疗。
(2)依据美国2004年NCEP ATPⅢ最新报告,总达标率为34%,低危组、中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85%、78%、61%、31%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P<0。001);依据我国新的《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总达标率为50%,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达标率分别为91%、77%、49%和38%,组间差异及趋势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联合用药者达标率为51%,单用他汀类35%,贝特类23%,烟酸类24%,其他类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对180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剂量(高剂量比低剂量,OR=1。72,95%CI:1。15~2。58)、危险分层(极高危比低危,OR=0。02,95%CI:0。01~0。03)、基线LDL-C[每升高0。259 mmol/L(10 mg/dl),OR=0。83,95%CI:0。80~0。86]和性别(女性比男性,OR=0。77,95%CI:0。60~0。99)等是影响达标率的主要因素。
 
结论 
我国目前调脂药物的应用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调脂治疗的目的已不单纯是为了降低胆固醇。临床血脂控制状况与各防治指南要求相距仍甚远,特别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要进一步改善我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药物种类、药物剂量、联合治疗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等多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载全文:

编辑: 袁小燕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