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股骨颈骨折伴移位的老年患者多采用关节置换(全髋或半髋)进行治疗。但在采用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上尚存争议。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The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推荐采用骨水泥型假体,Costa等对英国髋部骨折数据库资料的分析也认同这一推荐。但Parvizi等却认为,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可降低老年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传统的非骨水泥股骨假体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及X线评估结果,但根据瑞典和澳大利亚的髋关节置换数据库资料,接受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因假体周围骨折而接受翻修手术的风险明显高于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患者。
新型的短款解剖型非骨水泥股骨假体采用了干骺端压配固定技术,减少了股骨颈的截骨量和整个假体的髓腔内长度、应力遮挡效应更小,从理论上可降低术后大腿疼痛、假体周围骨折及翻修的风险。但是,尚无临床研究资料支持这一优势。
基于此,来自韩国Ewha女子大学医学院关节置换中心的Y-H. Kim教授对接受传统型和短款解剖型干骺端压配固定的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相关内容发表于最近的JBJS(Br)上。
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共有连续161名患者(161髋)纳入研究,均为GardenIII或IV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未根据其他条件对患者进行筛选。所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化分组,分别接受常规型和短柄非骨水泥股骨假体行初次全髋置换(THR)。21名患者(21髋)在随访未满1年时死亡或随访未满2年时失访(短款组11名,常规组10名)而退出研究。最终对140名患者(2组患者各70名)的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平均随访4.5年(2-6年)。
图1 患者的招募及排除情况
表1 患者的基本情况
常规组患者采用的是AML解剖型全长多孔表面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短柄组患者采用的是Proxima解剖型干骺端压配固定非骨水泥假体,上述假体均来自Depuy公司(DePuy, Leeds, United Kingdom)。2组患者在髋臼侧均采用的是Pinnacle非骨水泥臼杯(Depuy公司)及36mmBiolox delta陶瓷股骨头及内衬(CeramTec AG, Plochingen, Germany)。
图2 所采用的2型股骨假体
所有患者的手术由2名作者(YHK和JHO)完成,二者所完成的短柄组或常规组手术量相仿。所有假体的植入均根据标准的手术程序进行,髋臼假体的外径从52mm-56mm不等,髋臼假体的倾角和前倾分别保持在40°-45°和20°-30°。短柄组患者要求尽可能保留股骨颈骨量以保持股骨假体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所有患者在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活动,并在步行器或拐杖辅助下逐步开始完全负重,但建议患者在术后6周保持辅助下行走。在术后15-18天,通过高解析度CT和肺灌注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肺栓塞筛查。
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2次随访,此后则逐年进行随访。评估内容包括了临床功能评估和影像学评估。临床功能评估包括了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评分,并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估术后大腿疼痛,通过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评分系统对术后活动水平进行了评估。影像学评估包括了X线片上假体位置的测量及假体周围透亮线和假体稳定性的监测,并根据Engh和Bobyn分型对应力遮挡效应进行评价。同时,还对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了评估。
截止至最后1次随访,2组患者的临床功能评估无显著差异。短柄组患者的HHS和WOMAC评分均值分别为85.7分(66-100分)和17分(6-34分),而传统组则分别为86.1分(55-100)和16分(5-35分)。短柄组中无大腿疼痛的患者,但有6名患者(9%)出现大转子区域不适。在传统组中,大腿痛发生率为16%(11名患者)。短柄组患者的术后UCLA活动评分均值为5分(3-6分),而传统组患者的均值为4分(3-6分)。短柄组患者中,可无辅助行走超过6个街区(约3000米)、少于6个街区及仅限于室内活动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4名(63%)、22名(31%)和6名(9%),在常规组中分别为40名(58%)、25名(35%)和5名(7%)。
表2 随访期间,临床评估的结果
在影像学评估方面,2组患者的股骨侧和髋臼侧假体(包括旋转中心和偏距的保持)位置、假体周围透亮线及下肢长度的恢复等指标均未体现显著差异。均无髋臼或股骨侧假体移位≥2mm的患者。在应力遮挡评估方面,短柄组患者均为1级,而常规组患者则为3-4级。
表3 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超过1年的短柄组患者中,2名(2.9%)死亡,而常规组为3名(4.3%)。在微小肺栓塞筛查中,短柄组无一例为阳性,而常规组中为11名(16%)。同时在随访中还发现,在术后15-18天,微小肺栓塞患者往往会出现一过性的的呼吸浅快、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在其他并发症方面,短柄组和常规组患者术中出现股骨距劈裂骨折的比例分别为1.4%(1例)和11.4%(8例),因骨折线未超过小转子,均予以钢丝捆。短柄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并因肺炎和感染性休克在术后1个月死亡。2组患者中分别有1名(短柄组,1.4%)和4名(常规组,5.7%)患者出现术后脱位,其中3名(短柄组1名和常规组2名)因复发性脱位而进行了翻修。2组中各有1名患者出现表浅感染,经抗生素治疗2周后痊愈。
表4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图3 短柄组(Proxima股骨假体)一名79岁女性患者。A为术前X线片,左侧股骨颈骨折,Gardon IV型。B为术后4年随访时的X线片,显示假体在位,固定良好(术中因股骨距劈裂行钢丝捆绑)
图4 常规组(AML股骨假体)1名75岁女性患者。A为术前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颈骨折,Gardon III型。B为术后5年随访时的X线片,显示假体在位,固定满意(同样因术中股骨距劈裂行钢丝捆绑)
基于上述结果,作者认为:
1、短款干骺端压配固定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伴移位的老年患者,并可获得与常规型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相类似的短-中期临床疗效。股骨干骺端骨质疏松不能作为短款干骺端压配固定股骨假体的禁忌证;
2、接受短款干骺端压配固定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老年患者中,大腿疼痛、微小肺栓塞及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