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 :心肌梗死后室速射频消融后复发与疤痕面积相关

2012-11-20 23:24 来源:丁香园 作者:czs890510
字体大小
- | +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可使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植入式转复除颤器(ICD)是心肌梗死后室速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然而反复发作的室速可导致ICD反复放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植入ICD的心肌梗死后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被认为是减少ICD放电的有效治疗措施。

多项研究表明,对心肌梗死后室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可显著减少ICD放电,但是仍有很大比例的患者射频消融后室速复发,然而导致室速复发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据此,Yokokawa M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旨在明确心肌梗死后室速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原因。该研究共入院98例心肌梗死后室速患者,其中男性比例为90%,平均年龄为67岁,平均LVEF值为27%。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室速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主要数据来自ICD记录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将室速分成临床型、非临床型及新出现的室速。

结果显示:共有76例患者诱发出室速,共诱发出105种临床型室速和620种非临床型室速,通过拖点标测和起搏标测成功定位了其中的75种临床型室速的位点(比例为71%)及278例非临床型室速(比例为45%)。消融后所有患者均未发作临床型室速,63%的患者无任何类型的室速发作。平均随访35个月,66%的患者无室速发作,34%的患者室速复发,即有33例患者室速复发,其中26例为新出现室速(比例为79%),7例为与以前形态相同的临床型室速(比例为21%)。通过电解剖图发现,室速复发的患者疤痕面积明显大于未复发的患者,分别为93±40cm2和69±30cm2,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复发患者的再次消融发现,多数新室速的位点离既往消融位点的距离为6±3mm。

通过研究,作者得出以下结论:心肌梗死后室速复发的患者疤痕面积较大,多数复发的室速是新发的,且位点多在既往消融位点附近。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gujiany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