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进展,房颤的转复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导管消融的基本方式仍是肺静脉隔离术,因此目前多数临床研究也是针对肺静脉隔离术的,目前还缺乏关于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导管消融的预后研究。
长期以来,肺静脉被认为是房颤的最常见触发部位,然而近年来部分研究证实了许多非肺静脉部位也可触发房颤,这些部位包括上腔静脉、左心房游离壁、终末嵴、Marshall韧带、左心耳、冠状窦口及房间隔,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多采用局灶消融的方法,其长期预后目前还不清楚,据此,Chen SA等进行了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旨在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预后。
该研究共入选660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477例为男性,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导管消融术,根据起源部位将患者分成2组,第1组为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共132例;第2组为肺静脉起源的房颤患者,共528例。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的年龄小于第2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2岁和54岁,且第1组女性较多,两组女性比例分别为34.4%与25.8%;第1组非阵发性房颤的比例高于第2组,两组分别为36.4%和16.3%;第1组患者右心房增大的比例高于第2组,两组分别为31.3%和19%;且双心房基质明显较第2组差,两组的平均左房电压分别为1.5mv和1.9mv,右房电压分别为1.6mv和1.8mv。通过平均46个月的随访,第1组的房颤复发率为57.6%,明显高于第2组的38.8%。多因素分析提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非肺静脉起源、非阵发性房颤、左房内径大、左房基质差。
通过该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与起源于肺静脉的房颤相比,非肺静脉起源的房颤临床预后更差,提示较高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