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电机械偶联时间延长增加房颤术后脑梗塞的发生率

2013-01-06 18: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czs890510
字体大小
- | +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约有10%的脑卒中与房颤相关,且房颤相关的卒中患者预后极差,50%的幸存者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且每年的复发率高达12%。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近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已成为有症状、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导管消融术后是否需要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识别房颤消融术后脑卒中的易发因素尤为重要。

近年来有少量研究显示,经食道心超(TTE)测定的电机械偶联时间是导管消融术后卒中和房颤复发的预测因子,左房电机械偶联时间与左房容积、左房电压和总激动时间相关,也可反应心房电重构的过程;左房电机械偶联也与CHADS2评分和左心耳峰值血流速度相关,后者与房颤消融术后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左房电机械偶联与房颤消融术后卒中发生相关。

近来,Chen SA等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左房电机械偶联时间与房颤术后卒中的关系。该研究共入选279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被证实无复发,术后3个月采用TTE测定左房电机械偶联时间,该时间定义为P波起始至象征二尖瓣开放的A峰起始时间,临床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

结果如下:通过平均46.5个月的随访,6例患者发生了缺血性脑卒中,这些患者都有较高的CHADS2-VASC评分和较长的左房兴奋收缩偶联时间,平均时间为161.2ms,而无脑卒中发作的患者为138.7ms。ROC曲线分析切入点为150ms,兴奋收缩偶联时间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和100%。兴奋收缩偶联时间增加了CHADS2-VASC评分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由0.75增加至0.85。

通过该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左房电机械偶联时间是识别房颤消融术后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手段。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gujianyu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