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月8日出版的Circulation杂志上,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的Larsen等报告了巨细胞性心肌炎一个新种类,它仅累及到心房,表现为左室功能不全,诊断上不仅有组织学支持,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心房扩大,心房壁明显水肿增厚。由于仅累及心房推测这可能是房颤发生的原因。在临床上,大家肯定遇见过难以解释的心房扩大病例,本文或许对您的临床工作有所提示。
巨细胞性心肌炎(GCM)通常会导致爆发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者心脏骤停,需要积极的免疫抑制、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治疗。作者描述了GCM的一个新变异,主要累及心房,表现为独特的临床症状,与心室GCM相比有一个较为良性的预后。
从2010年到2012年的病理会诊阅片中共发现了6例心房巨细胞心肌炎患者(中位年龄67.5岁,男性=4)。重新回顾了他们的临床病史、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从临床上说,4例患者有房颤,1例有急性心力衰竭,1例尸检偶然发现。在5位现存的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严重心房扩张(5例),二尖瓣/三尖瓣反流(5),心房附壁血栓(3),心房壁增厚(2),以及心房运动减退(2)。所有5例患者心室功能尚在正常范围。所有病例手术切除的心房组织学上显示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性心肌炎样病灶,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细胞肥大。其他特征如间质纤维化(5),未形成的肉芽肿(4),嗜酸性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1),和血管炎(1)。治疗上包括类固醇和环孢素(1),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起搏器(1),支持治疗(3)。在6-16周的随访中,5位患者均恢复极基线运动耐受水平。
最后作者指出,心房GCM较经典的心室GCM病理学上表现不同, 且预后优于心室GCM。在心房扩张原因鉴别诊断时,尤其是出现心房壁的增厚,应考虑到此病。这种情况下的免疫治疗效果尚不清楚。
图1 心房巨细胞性心肌炎心脏MRI结果。病例3首次就诊的核磁成像。舒张末期4腔(A)和3腔(B)的T2加权成像,标记处显示两个心房壁增厚和心房扩张。T2加权SPAIR(spectral adiabatic inversion recovery )序列成像(C和D)表示心房水肿,未累及心室。
图2 心房巨细胞性心肌炎免疫治疗效果。病例3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前(A和B)和治疗8周后(C和D)心脏MRI。T1加权像——就诊时两个心房壁增厚(A),治疗后消失(C)。心房壁延迟钆增强(箭头)(B)与心房炎症存在一致,治疗后更明显(D),表明已广泛纤维化。
图3 心房巨细胞性心肌炎(GCM)组织学。A,心房GCM患者切除的右心耳照片。心房壁弥漫性增厚有炎性表现。B-H代表同一患者的心房肌显微镜图片。B,即使在低倍镜下也明显可见弥漫性炎性浸润。在中倍镜下(C),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与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性心肌炎样性灶以及心肌纤维化。其他区域则分散着未形成的非坏死性肉芽肿(D)。高倍镜下,渗透物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E),巨细胞和散在分布的嗜酸性粒细胞(F)组成。G,广泛纤维化(蓝色)取代心房壁,与巨细胞性心肌损伤区域密切相关。B-F,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G-H,Masson三色染色。标尺,10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