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别:略说女性房颤二三事

2016-06-17 07: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彬哥哥
字体大小
- | +

近期,来自美国曼彻斯特中心医院的 Darae Ko 博士等就女性房颤做了系统阐述,全文发表在 Nature Review 上。房颤是全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的性别因素的差异需要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在北美和欧洲人口中,与男性相比,女性总体上有着更低的经年龄校正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男性可为女性的 1.5~2.0 倍。但鉴于女性平均寿命更长,男女患房颤的终生风险相近。而两个针对中国人群的多地区队列研究报道,经年龄校正后的中国女性与男性的房颤患病率相近,分别为 0.76% : 0.78% 和 0.63% : 0.66%。相比北美人群,研究显示中国女性的终生风险高于男性。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与房颤相关的男女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等。年龄每增加 10 岁,房颤发病率便增加 1 倍。一项长达 12 年的女性健康随访发现,BMI 占房颤归因危险度(AR)高达 18.3%。房颤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酒精摄入、运动、甲亢、炎症等,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对于不同性别是否影响房颤在家族成员中的遗传倾向,目前的研究并未获得较为一致的结论。

F1-2.jpg
图 1 女性房颤特点

病理生理学

左心房增大以及心室壁增厚均会增加房颤风险。相较男性而言,女性的左心房通常较小,心室壁厚度也偏薄,这些特征降低了女性房颤的发病率。不过,有研究发现,炎性因子 C 反应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 的胞浆浓度在女性中更高,而这二者均与房颤风险升高有关。

电生理特征

女性心房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更短,细胞膜静息电位负值更大。PR 间期短,心率更快,QT 间期更长。QTc 间期时长与女性房颤发病风险程 J 形,即过短和过长的 QTc 间期均会导致房颤发病风险上升。与 QTc 间期类似,过短或过长的 PR 间期可导致女性房颤发病风险升高。

孕激素与黄体期的动作电位和 QT 间期缩短有关,不过其在房颤发病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可以延长右房和房室结的传导时间,以及右房的有效不应期。卵巢切除后,PR 间期缩短,右房到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传导时间也相应缩短。

临床表现

房颤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头晕以及胸痛。相比男性而言,无症状的房颤在女性中少见。女性的房颤症状持续时间长,并且容易出现虚弱、疲劳等非典型症状,这可能导致诊治的延误。

并发症或预后

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与血栓栓塞、痴呆、心力衰竭、心梗等。此外,房颤患者的死亡风险将升高 1.5~2 倍,不过目前多数随访研究尚未就房颤患者死亡风险的性别差异得出一致结论。推荐使用 CHA2DS2-VASc 评分系统来决定是否启用抗凝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任杨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