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CV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首要死亡因素,防治 CVD 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中,笔者列举了 6 个最具潜力的临床研究方向,在未来的 3~5 年时间里,心血管领域的学科发展及临床研究热点极有可能将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抗栓药物
以阿司匹林联合一种 ADP 受体拮抗体为基础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一直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重要基石。如何在保证有效抗血小板活性、减少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抗血小板作用如何快速起效、失效,将继续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随着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的不断升高,如何保证有效、安全的抗凝治疗,以及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如何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将继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胆固醇理论 还是唯他汀论
胆固醇理论认为,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粥样斑块,也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只要将胆固醇降至足够低的水平,就可以显著降低 ASCVD 事件的发生率。而他汀仍是迄今为止临床研究证据最为充分的降胆固醇药物,因而一段时间内他汀类药物的核心地位不会被动摇。
新型降胆固醇药物包括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还是 PCSK9 抑制剂,尽管已经证实充分、有效降低胆固醇作用,但是否能转化为显著的心血管临床获益尚需更多的数据来证实。因而这些新型降胆固醇药物均不会以他汀的终结者的身份出现,只是作为他汀的替代或补充,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应用,或用于不能耐受他汀治疗者,但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唯他汀论独尊」的理念,为降胆固醇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进一步完善了胆固醇理论与血脂异常防治策略。
三、冠脉介入治疗策略、新型支架平台和药物球囊
随着 PCI 技术的进步,传统的 PCI 禁区正被逐个攻破,PCI 和 CABG 治疗在复杂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中的优劣将持续被关注。随着 IVUS,OCT 和 FFR 的普遍应用,如何更精确评价冠脉病变性质、功能,优化 PCI 治疗将继续成为热点。生物可降解支架被称为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个里程碑,而药物球囊不需植入外来物质,可能克服支架植入的先天缺陷,因而以生物可降解支架为代表的新型支架平台和药物球囊将成为冠脉介入领域的持续热点。
四、房颤治疗:心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
对于房颤治疗,心率控制还是节律控制是一直以来争议的话题,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以及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及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临床研究结果的不断公布,相信以导管消融治疗为基础的房颤节律控制的优势必将显现,房颤「率」和「律」控制的争论也有望逐渐消失。
五、经皮瓣膜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严重瓣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对于高龄、合并多脏器疾病、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外科手术高危、病死率高甚至禁忌,而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为上述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成为这些外科手术高危、禁忌患者的新希望,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肺动脉瓣置入术,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等为代表的经皮瓣膜介入治疗将持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将由浅入深,由点向面,逐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六、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转归的心力衰竭,将成为我国未来十年非常严峻的问题,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作为心力衰竭治疗的「金三角」已经维持十余年没有更新,而以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型药物,以及以同步化治疗为代表的新型辅助植入型器械,将成为心力衰竭综合治疗的新突破和新希望。
葛均波教授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3 年获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5 年任德国 Essen 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9 年 4 月回国。目前兼任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 PI,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受聘担任 JACC-Cardiovasc Intervention、Eurointervention 等杂志编委。
致力于冠心病及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病的临床工作与研究。曾倡导成立了华东地区首条 24 小时全天候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绿色通道」,牵头我国冠脉介入治疗领域首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CTS 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首例可降解材料冠脉支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血管内超声诊断易损斑块的定量指标,已成为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识别的「金标准」;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其概念被收录入国际权威心血管病学专著和我国内科学教材。
先后承担 863 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 18 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发表 SCI 收录的通讯作者论文 66 篇,他引 2820 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省部级一等奖 3 项。主编学术专著 6 部。2011 年当选我国内科心血管病领域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 年起接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