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临床持续状态,其持续升高的发病率和流行性将成为医疗保健系统的沉重负担。房颤与高龄、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合并症有明确相关性。
人口学研究显示,房颤房扑是晚期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来自Framingham研究的数据显示经调整心血管疾病史后,在很大的年龄范围内,男性和女性房颤患者死亡风险分别升高1.5及1.9倍以上。另一个研究的三年随访期内,经调整后六个性别年龄分层中,房颤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升高20%。
在瑞典,所有居民都有独有的身份识别号,凭此号进入健保系统及住院治疗。这为记录、检索不同居住地人口的健康记录提供了基础,分析全民患病率和死亡率成为可能。这样的全国性的患者登记注册研究对流行病学研究非常难得,可评估因偶发房颤住院患者的长期死亡率。
瑞典科学家进行的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因偶发房颤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并确定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是与匹配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的最大规模的队列。
研究总共纳入272186名年龄在85岁以下的患者,其中女性占44%,均为因偶发房颤在1995-2008年期间入院治疗的。研究设立了544344名非房颤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人群。患者随访通过瑞典国家患者注册中心和死因注册中心的记录进行。对收集的数据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长期相对全因死亡风险,女性组、对照组和经夹杂症调整后分别为1.72,1.44和2.15(P<0.001)。在按年龄分类的夹杂症中,与对照组相比,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增加全因死亡率方面权重最大。在主要诊断为房颤的患者中,上述三种疾病相对死亡风险在女性组分别为1.63,1.46和1.28(P小于0.001),在男性组分别为1.45,1.17和1.10(P小于0.001)。
研究者认为,对房颤患者而言,房颤是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血栓风险评分,夹杂症中对全因死亡率贡献最大的疾病分别为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对照组相比,女性和年纪最轻的那部分患者相对风险增加最多。并且在任何年龄分组中,性别因素所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