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 QRS 波如何鉴别诊断?一张心电图掌握技巧

2018-12-09 16: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郑炜平
字体大小
- | +

宽 QRS 波鉴别诊断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和重点,方法众多,不同的诊断方法有不同的应用技巧,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临床和心电图特征活学活用,虫哥通过一例有意思的心电图跟大家谈谈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先简要介绍一下病史。

患者,男,59 岁,反复心悸 2 年,多次动态心电图阵发性房颤、房速。既往糖尿病史 10 余年,本次复查心电图如下(图 1),患者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症状。

不耽误大家时间,虫哥先把图做了简要标注拟一个诊断,我们重点聊后 5 个诊断,前 5 个诊断在文章结尾部分一笔带过,好了,话不多说直接看图看诊断。

四叶虫.png
图 1 患者复查心电图结果

诊断:

虫图4.png

宽 QRS 波诊断方法的心电原理

宽 QRS 波鉴别诊断有非常多的方法,有单打独斗的比如:房室分离法、电轴无人区法、左兔耳征法、胸导主波一致法等等,有组队群殴的比如 Burgada 四步法、Vereckei 四步法、AVR 四步法等等。

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类心电原理:

单打独斗法

1. 房室传导的逻辑关系

室上速一般都能逆传到心房抑制窦性 P 波产生,而室速一般不能逆传到心房,P 波不被抑制,于是出现干扰性房室分离,它们形同陌路,P 和 QRS 各走各的,偶尔这些 P 波会传下去骚扰一下 QRS,出现夺获波、融合波,这个方法最可靠,但在一串快速 QRS 波间隙当中去寻找隐藏的 P 波的蛛丝迹马把它们标注出来,解释得让人心服口服,不但考验你的看图能力还得靠不错的运气,因为大多数的心电图你是发现不了 P 的,发现了也不一定真的就是。

2. 最初激动点的位置

室上速并差传还是讲道理的,它的大的传导方向(也就是电轴方向)还是从左上到右下,只不过出现差异性传导,最常见有三种,完全右束支阻滞图形、完全右束支并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完全左束支阻滞图形,并且 QRS 时间长一般不超过 0.16s;

而室速就乱来了,最初激动点有时候在心尖,有时候在心底,有时候在室间隔高位。如果激动初始位置低,那就好办了,它整个电传导扩布方向都反了,从下往上传,就会出现电轴整个扭转落到 270~360°的无人区,也会出现 AVR 导联呈向上的钝 R 波;

另外,初始激动位置在右心室底部,整个胸导主波全部向下,在左室间隔底部会出现整个胸导主波全部向上,这些都不是正常自上而下传导室上速并差传能够呈现的图形,所以可以用来鉴别。这当中 AVR 向上钝 R 波、电轴无人区(I 导联 AVF 导联主波均向下)、所有胸导主波方向一致、V6 导联出现主波向下(rS 波)是简单易上手准确性高的小技巧,当然不是百分之百准(后面会结合本例和大家说明为什么),心电图无法替代电生理(如下两图)。

全胸导联.jpg
最后一张.jpg

心电图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是房室分离也有可能是室上速并差传(因为他没有侵入窦房结重整节律,但可能性太小),即使室速也有可能出现逆行 P 波,尤其是左后分支室速约有 10~15%,因为它位置离房室结较近逆传的能量较高。

3. 传导速度的电生理机制 Vi/Vt 法

室上速即使发生差传,开始也是从浦肯野纤维先爆发式往外扩散,结束在心肌之间传导就较慢;

而室速先在心肌某一部分传导,而后进入束支,然后通过浦肯野扩散,这就导致室速 QRS 波前 40ms 振幅垂直高度 Vi 低于后 40ms 垂直高度 Vt,理论上是这样,但是个人感觉这个方法测量起来一致性较差,因为不同人选择导联可能不同, QRS 起点和终末点界定可能不同,所以我不看好这个方法(如下图)。

联合应用法——如何组队群殴?

群殴也就是这些方法的联合应用,这里有个逻辑问题,叫你组队至少会碰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选手很多,选择哪些选手?另外有些方法大致原理相同,派一个上场就行。

第二个问题这些选手出场顺序如何,个人看法是把那些特异性高的方法放在前面,所以我比较看好 Vereckei 四步法。即使联合应用,看图经验不足,往往一时无法明确宽 QRS 波诊断,紧急情况按室速处理。

介绍完了对宽 QRS 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原理,下面运用这些方法对本图进行分析,这些方法对于不同情况诊断特异性是不同的,换而言之,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本图分析步骤

四叶虫.png

这张图 12 导同步:

1. 先要尽量找到窦 P

比较确定的就是蓝色箭头出 3 个是窦性 P 波,在多数导联较为明确。在图中红色标注线处似乎有 P 波(V1 导联明显),它是窦性的吗,在 C 处发现了和 A、B 处形态一致,是房速 P 波,因为有 12 导同步可以参照,所以可以确定 V1 红线标注处应该是房速 P 波。

2. 分析窦性 P 和房速 P  与 QRS 之间逻辑关系

这是一张很有意思房速和室速同时发生的心电图,室速占主导地位,但房速稍慢,产生较为规律的夺获(红点处)和融合(蓝点处)。

另一个依据室速被夺获但是它的折返环并没有打破,绿线处包含夺获波的四个 QRS 波心率时间基本相等,如下图所示。

四叶虫2.png

另外一个比较打动我的地方是它没有发生差传的条件,因为第一阵房速发作心率改变最快都没有发生差传,后面应该更不可能发生差传。

本图室速宽 QRS 鉴别诊断不太好用指标

1. 房室分离

这张图其实并未出现经典意义上的窦性心律与室速的房室分离,因为后面就没有窦性心率发生,但房速、室速不同频率相互干扰,出现融合波夺获波,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房室分离。

2. 左兔耳征:部分 V1 导联 R 波有切记,左侧高于右侧(左兔耳征),但是其实是房速 P 融合进入 QRS 的造成假象。

兔耳征.png

3. V6 导联 R/S<1, 这个规律不适合 3S 征、心脏顺钟样转位等患者因为这些人本身 S 波较深,同时室速如果产生类右束支阻滞 S 波会更深,通过窦律特点可知,用这种方法可靠性会下降。

4. 电轴无人区,可以简单理解成发作时 I 导联 AVF 导联主波均向下,但对于出现右束支+左前分支差传,顺钟转位电轴本身极右偏,也会出现电轴无人区情况。

5. 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左束支阻滞电轴右偏,本例如果是个顺钟转位患者并右束支+左前分支阻滞差传这种方法准确性下降。

6. AVR 起始钝 R 波,一旦前面有个小 q 切记这一条就不能用了。

7. Vi/Vt 比值<1,这一条个人感觉临床并不实用。

最后我们简单的清扫一下前 5 个诊断

A 处房早未下传,后面节律重整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B 处短阵房速,出现 II 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PR 逐渐延长 RR 逐渐缩短,而后发生阻滞,这种是心率突发增快出现的生理保护效应,后面 P 波阻滞后产生隐匿性传导,出现较长的间歇,类似于突发短阵电刺激而后停止,可诱发室上速或室速。

屏幕快照 2018-12-09 下午4.16.13.png

编辑: 孙建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