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射频消融是阵发性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有限的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电极-组织间的接触与射频损伤存在一定关联。传统消融导管无法清晰掌握导管与心脏的接触程度,而压力感应导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射频消融治疗导管,能够在消融时能够进行压力的实时监测;通过实时压力信息的反馈,可以更好地掌控消融,使用稳定适当的压力。
为探究新型压力感应导管在药物难治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Andrea Natale等多位学者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的SMART-AF试验研究,其研究成果于2014年8月发表于JACC杂志。
试验共有来自21个中心的172例患者入选,其中160例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得知,1年房颤复发率为27.5%。平均接触压力为17.9±9.4g,而且当治疗中80%的时间接触压力值在研究者选择的目标范围内时,治疗成功可提高达4.25倍(P=0.0054,95%可信区间 1.53至11.79)。数据详见图示。
图1 首次房颤或房扑、房性心动过速复发时间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随访1年房颤未复发的概率。(有效性队列,n=122)
图2 平均接触压力分布:射频消融时平均接触压力按5g增量的直方分布图(有效性队列,n=122;安全性队列,n=161)
图3 接触压力值在研究者选择的目标范围内所占比例的分布图
图4 首次房颤或房扑、房性心动过速复发时间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超过80%治疗时间接触压力值在研究者选择的目标范围组1年有效性成功率较低于80%组明显增加15%。)
上述SMART-AF试验结果显示,冷盐水灌注压力感应导管在药物难治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消融治疗的安全及有效,试验中未发生设备相关不良事件。接触压力在研究者目标范围内所占比例同心律失常复发率成反比,稳定的有效接触压力可增加阵发性房颤治疗的1年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