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药物
药代动力学注意事项:
儿童硬膜外镇痛中应注意的药代动力学事项如下:
1、单次符合剂量后局麻药分布容积增大降低了血浆药物浓度峰值。然而,持续输注时药物蓄积的风险增加。
2、儿童三月龄前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在此期间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受限。婴儿的输注速率在24小时后应该减低以防止药物蓄积。
3、儿童心排出量相对增大,从椎管吸收的麻醉药物增多,结果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较高,并且椎管内作用时间缩短。
4、新生儿血浆中可与局麻药结合的血浆蛋白浓度较低,尤其α-1-酸糖蛋白(a-1-acid glycoprotein)浓度更低,导致血浆中有潜在毒性的游离局麻药物增多。
5、婴儿的血脑屏障对局麻药的通透性增大。
药物与剂量
儿科镇痛中常用的局麻药是左旋异构体,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由于这些药物的心脏和神经系统毒性作用较小、运动阻滞程度轻,效果更理想,尤其适用于儿童和新生儿。消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婴儿和新生儿的最大推荐剂量(0.2 mg•kg-1•h-1,年龄稍大的儿童的推荐剂量为0.4 mg•kg-1•h-1)使得持续硬膜外输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最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支持左旋布比卡因的应用剂量指南(表1)。大于3月儿童0.2%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达72小时很少或没有药物的蓄积。在新生儿中血浆中药物浓度也在安全范围内。与左旋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的缩血管特性可能延搁其在硬膜外腔的全身性吸收。目前左旋布比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限制在24小时内或行单次骶管阻滞。
试验剂量
绝大多数椎管内阻滞技术在全麻下进行,因此试验剂量的作用有限。毒性反应的早期体征(如镇静和抽搐)经常被掩盖。儿童毒性反应的第一指征是癫痫症状、心律不齐和呼吸或心脏骤停。尽管麻醉诱导时应用的阿托品将提高试验的敏感性,但以检测药物是否进入血管为目的的试验剂量中的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发生与预想相反的变化。监测心电改变(如任何导联T波或ST段改变大于25%)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具有特异性和可靠性。因此推荐在负压回吸后应该缓慢注入局麻药,持续心电监测仍然是最安全的监测手段。
辅助用药
所有的辅助药物均应不含有防腐剂,因为防腐剂可导致局部神经损害。辅助药物的目的是延长作用时间或通过减少副作用改善阻滞的质量。
可乐定是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曾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儿童的镇静。可乐定激活下行性去甲肾上腺素脊髓传导通路,因而抑制了脊髓后角的伤害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氯胺酮是NMDA受体拮抗剂,可与谷氨酸受体亚型相结合。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中均存在谷氨酸受体。在脊髓水平,谷氨酸受体降低了后角神经元参与伤害性传导通路的活性。与0.1~0.25%布比卡因或0.08~0.2%罗哌卡因合用时1-2μg•kg-1 可乐定和0.5-1 mg•kg-1可延长镇痛时间约5~10小时。据报道S+氯胺酮和可乐定合用可提供高达20小时的满意镇痛。这两种药物大剂量时存在镇静、呼吸暂停(尤其新生儿和小儿)或恶心的风险 。吗啡50μg•kg-1或二乙酰吗啡30μg•kg-1可延长镇痛时间达24小时,然而这两种药物可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副作用(如恶心和瘙痒),并且理论上有迟发性呼吸抑制的风险。这些复合药物的潜在风险对于相对小的日间手术来说似乎得不偿失。芬太尼不能够延长镇痛时间,但明显增加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小于6个月的婴儿应避免使用这些辅助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脊髓有毒性作用并且呼吸暂停的风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般注意事项
硬膜外镇痛常用于儿童;骶管技术操作上相对简单,用于其他入路的合适器械也容易获得。英国每年应用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患儿有超过2500例。持续硬膜外镇痛技术应只在病房或具备专业知识、保证安全性的地方使用。相对于成人,儿童的硬膜外阻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小于8岁的儿童腿部和内脏系统循环血容量相对较少并且全身血管处于相对扩张状态,这使得局麻药诱发的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儿童硬膜外阻滞的禁忌征与成人相似,如患者或家长的拒绝、凝血异常、颅内压增高、菌血症、局部感染、先天性脊柱畸形和局麻药过敏等。
解剖
解剖学上应注意如下:
1、新生儿和12月以内婴儿的脊髓和硬膜囊的终止脊髓节段低于年长儿童和成人(表2)。
2、任何年龄,两髂前上棘的连线(嵴间线)均低于脊髓的最低水平,坐位穿刺可减少脊髓损伤的发生率。
3、骶骨后面在十八九岁时才融合,因此可通过骶骨入路进行硬膜外阻滞。
4、骶管裂孔是用于第五骶椎(有时是三或四骶椎)融合不全造成的。其被骶尾膜覆盖,新生儿骶管裂孔相对大且位置高。儿童中骶骨异常的发生率约为5%。
5、硬膜外间隙包含有少量脂肪和纤维组织,因此从脊髓低位节段向高位节段置管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