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的地位难撼动

2014-12-24 15:11 来源:丁香园 作者:裴崇哲
字体大小
- | +

近25年来心衰摄血分数减少(HFrEF)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这主要归功于药物和心脏辅助装置的治疗。药物治疗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辅助装置包括ICD、CRT、左室辅助装置。一系列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了一些疗法的有效性,这些疗法已经成为目前诊治心衰的指南疗法。β受体阻滞剂在1960年被发明,发明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β受体阻滞剂在HF治疗中的地位一直很稳定。

近期Nat.Rev.Cardiol杂志上发表了Paul Khairy博士等人的文章,文章介绍了近期Lacent上的meta分析,分析指出β受体阻滞剂不能提高HFrEF合并AF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这项meta分析Paul Khairy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meta分析简介

研究人员分析了10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些实验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的对比方法来研究其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HFrEF合并AF患者为其中的亚组,AF包括阵发性房颤,AF的筛查使用心电图。

分析结果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HF患者(ECG示窦律)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但对于HFrEF合并AF患者(ECG显示为持续性房颤或者阵发性房颤),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都没有降低。

研究认为,不应该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HFrEF合并AF患者心率控制的标准治疗方案内容。

二、专家点评

目前指南上建议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HFrEF合并AF的所有稳定患者,而且是目前大量随机化试验给出的询证医学Ⅰ类证据。而且ACC/AHA更是力挺β受体阻滞剂今早的应用于心衰患者,不用等到水钠潴留消失,甚至建议应用于有中重度心衰症状的患者。

我们面对荟萃分析的结果和指南的建议,该如何决断?我们仔细分析了该荟萃分析,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 临床试验的亚组荟萃分析的结果可能是不可靠的
② 单独使用ECG作为AF的筛查手段不可靠
③ 目标人群选择存在以偏概全
④ 之前的研究报道的结果和此次荟萃分析相反
⑤缺少心率控制的对照组

此外,研究人员分析中包括的几项临床实验结果也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HF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在AF-CHF试验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30%的全因死亡率和34%的心血管死亡率。AFFIRM试验中,在EF值小于30%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35%全因死亡率。

许多人为的因素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如试验的选择、研究终点的确定,试验同质性的认可程度等。要想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应严格按照荟萃分析的有关规定,并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标准,如将生存指标作为规定的研究效应指标等。

同时,荟萃分析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它不能代替大型的单个的临床随机试验,也不应该作为进行一些小的、没有多大说服力的、意义不大的临床试验的借口。一次的荟萃分析得出的惊人的结论,也不应当对临床诊疗产生巨大的影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裴崇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