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 :房性早搏的危险因素

2012-10-31 23: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李志玲海棠
字体大小
- | +

大多数年龄超过50岁的会发生房性早搏(PACs),新研究显示他们发生房早的频率与一些危险因素是独立相关的。2012年10月9日在在线发表的文章中,David Conen博士(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和他的同事们认为, 50岁以上的人有99%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发生一次房性早搏。

“这些亚临床的心律失常现象引起我的注意,”Conen博士坦白地说,“PACs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我们通常会告诉患者说,这些是良性的现象,不必为此担心。虽然告诉患者这样的消息不会改变什么,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找出与这些产生现象相关的因素。”之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在PACs发病率增加的患者中,房颤和中风发生的风险增加,“表明了心房电活动在启动和维持房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补充说,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已经评估了一些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从整体上增加心房电活动尤其是增加房早发生的频率。

因此,Conen等Conen等以瑞士成人空气污染与肺部疾病(SAPALDIA)队列研究的人群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为评估PAC的患病率和发生频率,研究者随机抽取1742名50岁以上的参与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

“年龄是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Conen指出。PAC的发生频率与年龄有显著的关系(风险率[RR]/标准偏差(SD)1.80;p < 0.0001),流行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率[RR] 2.40,p<0.0001),NT-proBNP水平(风险率[RR]/标准偏差(SD) 1.27, p<0.0001)。

该研究发现,脑钠肽和之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与PACs发生频率联系起来。这一结果也许并不让人意外。但在身高和房早之间确实存在“有趣”的相关性(风险率[RR]/标准偏差(SD) 1.52,p<0.0001)。Conen说,众所周知,高个子房颤风险高,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有人认为,形态学上由于高个子的人心房上下径较大,所以房颤风险高。但是Conen认为他们的论文提示,这也可能与电生理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和体重指数与PAC发生频率没有显著关系,Conen解释道,这是令人惊讶的发现,因为高血压和肥胖“是房颤事件危险因素中最大的两个。”

再次,这可能会提示那两个危险因素正通过形态学方法发挥其影响作用,它们对房颤的电生理部分并没有存在很多的影响,不过这仅仅只是推测,他说。每天两个小时或者更多时间(风险率[RR] 0.69, p=0.002)的体力活动和高胆固醇蛋白含量(风险率[RR]/标准偏差(SD) 0.80, p=0.0002)与PAC发生频率呈负相关。

当被直接问道以上提到的引起房颤风险增高的PACs是否会存在一个阈值时,Conen说,他猜测,肯定会有阈值或者是其它的值来让我们对那些风险进行更好的分级,尽管还没有进行相关证实。也许每24小时中有超过100次PACs的患者会比那些每天只有1~2次的患者房颤风险更高。

“虽然我们的研究可能没有直接的临床意义,但那些发现会提示在房颤发生机制中结构和电重构风险因素的差别,”他和他的同事们说。考虑到在这个人群中PAC的高患病率及它在预后带来的负面影响,Conen说,他希望这项工作“将会鼓励其他人更密切的关注PACs。”

编辑: yanyingchu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