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静脉窦及冠状静脉在心电生理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电生理检查需要放置冠状窦电极,一些心外膜左侧旁道、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早搏及复杂的心房颤动需要在冠状静脉内消融,CRT的左心室电极也放置在冠状静脉内,因此研究冠状窦口及冠状静脉的解剖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冠状静脉系统的解剖十分复杂且变异较多,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较少,而这些少数的研究多以心超影像、CT影响及冠状静脉造影作为研究工具,常不能反应出心电生理学所要求的重要解剖,如冠状静脉瓣、左室侧后静脉的位置及冠状静脉与膈神经走行的关系等。据此,Noheria A等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尸体解剖研究,旨在以心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冠状静脉的解剖特征。
该研究共解剖620例离体心脏,其中44%来源于女性,经处理后有96%的冠状静脉窦得以保存。其中63%的心脏在冠状窦口处存在Thebesian瓣,Thebesian瓣起源于冠状窦口后壁,50%延续至上壁,13%延续至至下壁,还有3例瓣膜完全覆盖冠状窦口,仅通过瓣膜上的开窗小孔连接。8%心脏的心大静脉及5%的心中静脉存在瓣膜导致血管部分甚至接近完全堵塞。93%的心脏存在左心房静脉侧支,41%的心脏左心房静脉侧支中至少有一支直径大于3F。对于CRT左室电极置入的血管,左室中侧壁可见数个侧支,其中心中静脉的存在率为20%,侧后静脉的存在率为92%,前室间静脉的存在率为86%。左膈神经通过左室中侧壁的概率为45%。
通过该项大规模解剖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位于心外膜冠状静脉的走行是多变的,有多支血管通过左心室中侧壁,以左室侧后静脉最常见,其次为前室间静脉和心中静脉。Thebesian瓣十分常见,常起源于后壁,覆盖冠状窦口的上部或下部。前基底静脉、侧中静脉及心尖部静脉走行与左侧膈神经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