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患者体温降至更低水平预后或更好

2012-12-19 20:06 来源:丁香园 作者:ypbaggio
字体大小
- | +
目前对于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患者脑损伤机理研究广泛。这种损伤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从心跳骤停到成功恢复自主心律的持续时间,大脑缺氧导致脑组织和神经元的死亡,还可带来更为严重的再灌注损伤。试验和临床都表明轻到中级(30-35℃)的低温疗法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推荐院外心脏骤停所致昏迷状态的幸存者将体温降至32—34℃,持续时间为12到24小时。但是,最佳的降温水平目前尚不清楚。来自西班牙马德里拉巴斯大学医院心内科紧急心脏监护病房的EstebanLopez-de-Sa,MD等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11日的Circulation杂志上。作者认为院外心跳骤停继发的可除颤心律患者的体温降到更低水平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研究者纳入了2008年3月到2011年8月院外目击停搏患者。进行处理的目标温度随机设定为32或34℃。纳入根据初始心律分为可除颤状态和停搏状态。维持在目标温度24小时后,进行12到24小时的控制下复温。基本终点为6个月时无严重依赖状态(Barthel指数积分≥60分)的生存。试验共纳入36人,18人控制温度为34℃,另18人为32℃。32℃组中8人(44.4%)达到基本终点,而34℃组中仅2人(11.1%)达到,(log-rankP=0.12)。两组中初始为停搏状态的患者6个月时都已死亡。32℃组中13名初始为可除颤状态的患者有8人在6个月时无严重依赖状况存活(61.5%),而34℃组中仅2人如此(15.4%),(log-rankP≥0.029)。临床癫痫症状的发生率为1比11(32℃组比34℃组,P=0.0002),其余并发症的发病率两组相近。而在32℃组中有心动过速发生增高的趋势(7比2:P=0.054)。虽然32℃组中血钾降低范围较大,但两组血钾水平相近。
 
该项研究结果显示,院外心跳骤停继发可除颤患者的体温降到更低水平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结局。此次试验发现的获益需要更大的临床试验来进行进一步探究,应纳入不同心律状态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yup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