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美国 Beth Israel Deaconess 医学中心的 Baden 教授在 NEJM 杂志上报道了一例有关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例,其中提到了「青蛙征」的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是什么?
患者,83 岁,男性,因频繁心悸来诊。颈部查体在颈静脉处触诊到一个快速规律的膨出性搏动。12 导联心电图显示规律且复杂的心动过速,P 波变短且出现在 QPS 波群尾部。同时,下壁导联 P 波倒置(形成 pseudo-s 波),V1 导联 P 波向上(形成 pseudo-r′波)。压迫颈动脉窦,心动过速和颈静脉搏动消失并恢复窦性心律。根据心电图可以诊断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一种因房室结病变引起的心律失常。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典型表现形式为电信号由慢通路传导至心室引起心室搏动,但房室结的信号经快通路逆传回心房。这导致了心房和心室出现了几乎同步的电刺激。
而颈静脉搏动现象是由于心房和心室同步收缩,房室瓣关闭导致心房血液回流,引起颈内静脉扩张而形成的。因此,患者的颈静脉可呈扑动状的搏动表现(即本文所说的青蛙征)。患者症状反复发作,行电生理检查,最终再次确诊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了射频消融术,心律失常不再发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是其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来复习一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
室上速患者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心动过速发作突然起始与终止。典型的症状为心悸、胸闷、焦虑不安、头晕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心衰及休克。
心电图表现:心率 150~250 次/分,节律规则;QRS 波形与时限正常,但如果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者原有束支阻滞时,QRS 波群形态异常;P 波为逆行性(下壁导联Ⅱ、Ⅲ、aVF 倒置),常埋藏于 QRS 波内或位于其终末部位,P 波与 QRS 波群保持固定关系。
目前心脏电生理检查为有效的确诊手段,大多数患者能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如果患者心功能及血压正常,可以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例如本篇病例的压迫颈动脉窦,可取患者仰卧位,先行右侧,每次 5~10 秒,但不可双侧同时按摩,其他方法例如 Valsalva 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也可行。
急性期发作可使用腺苷或者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目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已经十分成熟,且安全有效能根治心动过速,应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