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常有无法经消化道进食,但能正常排尿、排便的患者,如胃肠手术后病人,这些病人常需经胃肠外补钾。众所周知,氯化钾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引起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
因此,如何减轻输注氯化钾引起的疼痛也一直是临床上关注的话题。
案例分析:输液为什么会引起疼痛?
近日,笔者接到一朋友咨询,询问输液为什么会引起疼痛?
笔者让其把输液图片发过来,见下图。从图中可见,输液局部无红肿渗出,经了解可能与其输注的液体有关:包括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液体中加入的 10% 氯化钾注射液(输注的液体包括林格氏液 500 mL、5%GNS 500 mL、5%GS 500 mL)有关。
从图片来看,手背留置针输液局部已经出现了肿胀,引起疼痛的原因除了药物刺激,估计与液体外渗有关。后拔除该留置针,又重新在另一侧手背打了留置针。
追根溯源:静脉补钾为什么会疼痛?
由于氯化钾是属于高渗漏性及阳离子溶液,PH 值为 5,渗透压为 800 mmos /L,是化学性、刺激性强的药物。氯化钾静脉滴注引起疼痛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
1. 药物本身的刺激性:静脉补钾时如钾离子浓度过高, K+ 对血管壁上神经纤维细胞有刺激作用,会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形成静脉炎,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由于局部高浓度 K+ 离子的刺激,患者的痛感强烈。
2. 与个体的疼痛神经敏感性有关。
3. 与输液方法有关,其中包括输液器的选择,血管的选择,滴注速度以及时间等。
静脉补钾:选择外周静脉还是中心静脉?
一般来说,除 ICU 以外,基本上外周静脉补钾都使用 0.3% 的氯化钾溶液。
至于静脉通路的选择,补钾浓度 < 0.3% 时可选用外周静脉;而 > 0.3% 时应考虑应用中心静脉,以防高浓度钾对静脉的刺激造成疼痛和外周静脉炎。用注射泵静脉泵入补钾必须是经中心静脉泵入,而且要掌握好量和速度。
提醒: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根据临床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而定。
溶媒选择:补钾用糖配还是用盐配?
站友提问:在普通科室,补钾一般用糖水配,为什么在重症要用生理盐水代呢?
至于 10% 氯化钾用糖配还是用盐配,其实一直存在争议。
用药助手说明书中提到补钾的一般用法:将 10% 氯化钾注射液 10~15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滴注。钾浓度不超过 3.4 g/L (45 mmol/L),补钾速度不超过 0.75 g/小时(10 mmoL/小时),每日补钾量为 3~4.5 g (40~60 mmoL)。
以下观点整理自丁香园论坛:
1. 静脉补钾同时滴注高浓度葡萄糖会抵消钾盐的作用,且 10% 葡萄糖溶液+10% 氯化钾溶液经外周静脉输注时对静脉的刺激特别明显。钠离子可通过肾小管内 Na+-K+-ATP 酶的作用,影响钾离子和镁离子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补钾补镁的疗效。所以 5% 葡萄糖为最佳溶媒,不宜用生理盐水和 10% 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2. 钾主要在细胞内,糖加钾了增加钾进入细胞内,未能达到补钾的效果。用糖补钾,速度较慢,对轻症患者,还可以,但是重症还是用盐水来补。
3. 关于补钾所用液体,用葡萄糖液不是理想选择,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因为随后增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导致一过性低钾血症加重,症状加剧。特别是洋地黄化病人,很多人喜欢用极化液补钾,注意这个时候先不要加用胰岛素,以免进一步减低血钾水平。
提醒:10% 氯化钾(KCL)与大多数静脉溶液相容,临床上溶媒选择时需结合患者的病情等来综合考虑。为保证 KCL 与溶液的彻底混合,在配置溶液时应充分混匀,且不要将 KCL 加入悬挂着的容器中。
经验分享:减轻氯化钾输液疼痛的 8 个妙计
减轻疼痛的方法很多,以下方法由论坛站友分享:
1. 减慢滴速:先检查有没有针头贴着血管壁的情况,其次就是减速了。成人静脉滴速不要超过 60d/min,不可过快,滴注速度以每小时滴入氯化钾不超过 1 g 为宜,否则可能引起心脏停搏。每次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输液速度等。
2. 心理干预: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3. 溶媒选择:采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作为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
4. 精密过滤输液器:使用孔径小于 3µm 的精细过滤输液器,不用减慢滴速,减轻疼痛效果仍然达 80%。
5. 翻转针尖斜面:抬高输液的肢体,调整针柄将针尖斜面朝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将针头翻转 180°,即将针头由斜面向上转成向下),也可减轻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减轻疼痛。
提醒:调整针头斜面位置能减轻疼痛实例属于个例,这说明原来针头的位置不妥,针头斜面贴近血管壁,不适于广为推广。
6. 50% 硫酸镁湿敷:纱布浸湿、绞干(不滴水)后直接湿敷于患处,用保鲜膜将纱布覆盖,日间 2~3 h 更换 1 次,夜间 4~6 h 更换 1 次。
7. 水胶体敷料:用水胶体敷料代替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或在留置针上方沿静脉方向贴敷水胶体透明贴,可以起到预防静脉炎和缓解疼痛的作用。
8. 马铃薯切片外敷:鲜马铃薯洗净切成薄片,厚 0.1~ 0.3 cm,外敷于肿胀部位,1 小时更换 1 次,直到肿胀消退。为减慢水分和药液蒸发,在敷料外覆盖塑料薄膜。
提醒:使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时间越早,红肿消退越快,从而越早减少患者的不适。在治疗前需向患者、家属讲明目的及意义,以取得配合,保证治疗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并注意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更换马铃薯片,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参考文献
1.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 年修订版).
2. 钟华荪,李柳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3. 琳恩 戴安娜 菲利普斯著. 静脉输液治疗手册.
4. 张阿勤,纪春秧. 三种方法治疗氯化钾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比较. 当代护士,2012 年 3 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