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指南推荐,抗心律失常药是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射频消融为二线治疗。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单次消融治疗能明显推迟房颤的首次复发时间,然而也有随机研究未显示出消融作为一线治疗的优势。
针对存在的这一争议,Carlos(加拿大)等来自欧美 8 个国家的专家牵头完成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 RAAFT-2 研究,该研究旨在 明确射频消融作为一线初始治疗是否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 JAMA 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未曾接受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较药物更有效。
该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所有参研中心均为经验丰富的中心(房颤消融的年手术量>200 台)。主要终点为通过 12 导心电图、Holter 等监测系统发现持续 30 秒以上的任何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次复发时间,次要终点事件为首次记录到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复发(无论是否有症状)以及 1 年后的生活质量。
研究人群为 18-75 岁的患阵发性房颤的成年患者,排除合并器质性心脏病(LVEF<40%、左室舒末径>5.5 cm,左室壁厚度>1.5 cm、瓣膜病、冠心病等)或无法服用华法林的病例。患者按 1:1 随机分为消融组(61 人)和药物组(66 人)。随机分组后的 90 天内药物组患者采用滴定法调整剂量,消融组择期完成消融手术。90 天的空白期后开始记录主要终点事件。
所有患者在分组后 1、3、6、12、24 个月接受随访。患者在空白期过后经培训使用经电话监控系统,在经历可能为房颤的症状时即通过此监控设备向医生反馈心电图资料。随访期间即使无症状也要每两周上传心电图资料。如果药物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允许其在 90 天空白期后接受射频消融手术。射频消融组的消融路径除常规环绕肺静脉隔离外,还包括左房、交感神经丛、上腔静脉等路径。
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先前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较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随后 2 年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房颤发作次数显著减少,但 2 年后的复发率依然高达 53%(药物组为 70.5%)。主要终点事件率:药物组 44(72.1%)人,射频组 36(54.5%)人。
次要结局发生率则分别为 59% vs 47%。两组均未发生死亡或卒中事件。射频消融组有 4 例心包填塞事件。药物组中有 26(43%)人在 1 年后接受了消融手术。两组的基线生活质量均为轻度受损,在一年后随访时均有改善,但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发现,在阵发性房颤且未接受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和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能使 2 年时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显著降低。然而仍有近 50% 的患者记录到房颤复发。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将射频消融术应用于未曾接受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时,需要权衡利弊,推荐使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