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7.02达比加群出血及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与华法林相似
RE-LY亚组分析显示外科手术时使用Pradaxa(达比加群)其出血及血栓形成并发症与使用华法林相似。RE-LY研究的一项新的回顾性亚组分析显示进行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日口服150mg bid达比加群,相较华法林,其围手术期出血事 ...
-
-
2012.07.02女性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死亡和中风复发的效果要弱于男性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女性使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预防死亡和中风复发的效果要弱于男性。回顾以前的11个试验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比如立普妥和可定可预防男性和女性心脏病复发,但是对预防女性二次中风或全因死亡没有效果。然而,未参与该项研究的专家称该研究存在缺 ...
-
-
2012.06.29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无益
数百万美国人每天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保护心脏,但是新的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没用。心脏病和中风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美国糖尿病协会对此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但是新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阿司匹林 ...
-
-
2012.06.29研究人员向FDA递交用于检测心房颤动的智能手机app的申请
智能手机能用于检测中风或心力衰竭高危患者心房颤动的这一天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由于伍斯特理工学院开发的一计算法则,使安卓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扫描血管识别皮肤颜色细微的变化。为使这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获得批准,伍斯特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已经向食品和药品管理 ...
-
2012.06.28达比加群酯相较华法林可为需手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提供更多获益
德国殷格翰,2012年6月25日–于近日发表在《循环》上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需要接受手术的房颤(AF)患者中,达比加群酯 (Pradaxa?)比华法林明显缩短口服抗凝药物停用时间1 ,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更快接受手术治疗、并且缩短了患者卒中保护不足的时间 ...
-
2012.06.26ADA2012:ORIGIN试验显示甘精胰岛素和n-3脂肪酸并未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宾西法尼亚州,费城——在甘精胰岛素早期干预减少终点事件(ORIGIN)试验中,采用2x2两因素设计研究,在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的治疗中应用omega-3脂肪酸并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在中位随访期6.2年内,心血管方面所导致的死亡率 ...
-
2012.06.26PLoS One:抗氧化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据一项发表于PLoS One的研究报道称,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3)的酶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Gpx3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机体自然地自身修复,并有助于机体各器官免遭氧化损伤。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公共 ...
-
2012.06.26高海青: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防治进展
血糖与并发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3.6亿,按照去年杨文英教授的报告,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1亿,与高血压类似,其发展趋势甚至比高血压患者还要多,即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现在糖尿病的治疗重点几乎完全放在控制血糖上(包 ...
-
2012.06.26J Am Heart Assoc:绝经后高水平雌二醇女性中风风险增加
最近,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出版了法国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绝经期妇女血液中的高雌二醇水平,使心梗或中风的风险大大增加。雌激素在女性的性发育和生殖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雌二醇是最有活性的激素。在繁殖活跃期,血液中的含量尤其高。绝经期后,卵巢功能退化, ...
-
2012.06.26达比加群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相似
加拿大安大略汉密尔顿McMaster大学的Jeffrey Healey博士2012年6月14日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文章显示,无论是择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使用达比加群和华法林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总体上,医 ...
-
-
2012.06.26阿哌沙班预防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的申请再次被FDA拒绝
百时美施贵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周一下跌了4%,原因无他,业界密切关注的抗血栓药阿哌沙班被FDA拒绝,与此同时,研发伙伴辉瑞的股票也受累下跌1.5%,值得关注的另一个数字是抗血栓药物的潜在市场高达100亿美元。FDA在这项决定中并未要求BMS ...
-
2012.06.25AHJ:强化血糖控制并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
背景:强化血糖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是否也能降低大血管疾病-如心梗和中风-尚不明确。血糖控制不佳-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判断-与心衰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但改善血糖控制是否能够降低心衰风险尚不清楚。我们对相关的RCT临床试验进 ...
-
-
2012.06.25使用胰岛素对心血管事件结局和癌症发生率不存在特殊影响
研究者们指出,胰岛素使用对心血管事件结局和癌症发生率不存在特殊影响,这是迄今为止对胰岛素使用时间跨度最长的研究。来自安大略湖汉密尔顿McMaster 大学的Hertzel Gerstein MD和他的同事们指出:这个纳入了超过12000名患者的长达六年的研究 ...
-
-
2012.06.25ARB在高血压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优势作用
ARB在高血压患者 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优势作用-1HOPE亚组研究-23ARB预防房颤的可能机制-63ARB中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对TxA2受体阻断作用最强-73HOPE研究ACEI降低脑卒中危险-22LIFE 亚组分析伴有左室肥厚和新发房颤-54HOPE ...
-
-
2012.06.25张绪洪: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2003ESCESH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治疗-5ACE抑制剂AGII拮抗剂 -60ACE抑制剂-58WHO妊娠期高血压定义-50β受体阻滞剂-37不伴蛋白尿的妊高症-56β-受体阻滞剂-26必须明确-21儿童高血压-28多项研究-41儿童高 ...
-
2012.06.25高海青: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防治进展
血糖与并发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有3.6亿,按照去年杨文英教授的报告,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接近1亿,与高血压类似,其发展趋势甚至比高血压患者还要多,即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现在糖尿病的治疗重点几乎完全放在控制血糖上(包 ...
-
2012.06.25Arch Neurol:糖尿病可能会加速认知功能下降
研究者们发现糖尿病或加速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Kristine Yaffe M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和其同事在Archives of Neurology上报道,在9年里,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个体在两项单独认知测试上的表现要 ...
-
-
2012.06.23SLEEP2012:抑郁与肥胖是白天嗜睡的罪魁祸首
注意!美国,该降低体重了——肥胖不但使你一直感觉疲倦而且可能会让你容易出现意外事故,今天在SLEEP2012大会上公布的三项研究结论显示肥胖及抑郁症可能是造成我们在清醒时过度疲乏嗜睡的罪魁祸首。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者检测了一个纳入1741人的 ...
-
-
2012.06.22FDA拒绝批准拜瑞妥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日前,美国FDA表示,在一些疑问得到合理解释之前,拒绝批准拜瑞妥(利伐沙班)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强生公司的声明,在美国,拜瑞妥获批的适应症包括: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腿部和肺部形成血栓的风险;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栓风险,降低出血性中风、血栓性 ...
-
2012.06.20外周血管检查有了新“适用”规范
华盛顿特区-首个包括超声和生理检查的非冠脉血管检查适用标准(AUC),目前已经可以应用。以上消息来自美国心脏病学会。这一“外周血管超声和生理检查适用标准第一部分:动脉超声和生理检查”,由来自11个专业学会的代表、囊括了对怀疑或已知非冠脉血管疾病的患者 ...
-
2012.06.18血液雌二醇水平高的妇女面临的心肌梗死或中风的风险更大
女性不太容易像男性那样出现心血管疾病,但在绝经后,这种两性之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差异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这种看法的背后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智慧”,也就是雌激素被认为是对心脏和血管有益的。现在,新的研究数据似乎质疑上述这些观点。一个由Pierre-Yves S ...
-
2012.06.18暴力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和数量
根据来自克利夫兰的研究者们的报道,当暴力打破了儿童平静的世界后,这种折磨甚至可以被儿童带入梦境中。这种影响是可测量的,它受到暴力严重程度的影响,其对儿童的影响甚至可持续终生。这项研究于今日发表在SLEEP杂志上。它西安市暴力事件的严重程度可影响儿 ...
-
2012.06.18绝经越早脑动脉瘤风险越高
据首发于《神经介入外科杂志》在线版的研究表明,女性经历绝经期时越年轻,其患脑血管瘤的风险或许就越大。脑血管瘤是指大脑内某一动脉的异常膨大,常仅仅在破裂后被发现,可引起潜在致死性和/或致残性出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瘤。而且,雌激素的波动被认为与 ...
-
2012.06.18黑巧克力对心血管高危人群是经济有效的预防策略
澳大利亚墨尔本Alfred中心Monash大学预防医学和流行病学系研究人员Christopher M. Reid博士在2012年5月31日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在线发表研究称,黑巧克力能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对于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 ...
-
2012.06.15糖尿病并发症的重新认识和防治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生活不规律。老年人能量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减少,久坐不运动,体脂增多的肥胖者、吸烟者、胎儿或新生儿期营养不良,用药不当,加上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和环境等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