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因记录时间短, 难以更多地发现与心悸有关的心电图资料, 前来就诊的心悸患者大多心电图报告正常, 动态心电图( DCG )经24小时监测则大多能准确找出心悸的病因。本文对324例心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发现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有直接的关系, 心悸患者大多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异常,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2010年因阵发性心悸就诊的患者324例,其中男144例,女180例,年龄13~72岁,平均41.8岁,全部病例均为阵发性心悸的患者,且在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发作。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做24小时、12导联连续记录,嘱患者尽量以诱因促使心悸发作并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准确记录心悸发作时间。排除非窦性QRS波群,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选取指标为SDNN(24小时所有窦性心搏间期NN标准差)、SDANN(全部记录中每5分钟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index(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MSSD(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PNNso(NNso除以整个NN间期个数的百分数)。其中308例在DCG检查前做过ECG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计算机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元素表示,作t检验;率的比较作卡方检验。
2.结果
2.1 324例心悸患者 DCG检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不包括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267例,检出率83%,其中室性早搏184例,房性早搏123例,交界性早搏8例,短阵性室速5例,窦房传导阻滞14例,房室传导阻滞9例,106例患者2种以上心律失常合并存在。而308例做过ECG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36例,检出率10.3%。可见DCG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CG。
2.2 心悸发作时即刻根据患者自己的时间记录做参考,共记录到各种心律失常267例,占全部病例的83%,其中男144例,占44%,女123例,占39%,心悸发作时心律失常检出率女性低于男性。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3 324例心悸患者不同性别间的年龄及心率变异性测值(SDNN、SDANN、SDNNindex)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1)。
2.4 同时发现SDNN<120ms共91例,其中男性17.09%(20/117),女性35.9%(71/195),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律失常伴心率变异性降低为35例,其中男性8.55%(10/117),女性12.82%(25/195),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心律失常但心率变异性降低为56例,其中男性8.55% ( 10 /117), 女性23. 59% ( 46 /195), 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3.讨论
DCG最大的优点在于非卧床连续记录, 对检测出心悸发作的心电图状况有独到的作用, 有助于对心悸的病因作出准确的诊断。心悸可由心脏搏动增强,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内分泌紊乱等因素造成。根据本组资料, 如心悸发作相应时刻无心律失常可排除心律失常所致,如发生心律失常, 则可证明心律失常和心悸的发作有着直接关系。心悸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发作频度有关, 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悸显著高于房性心律失常。心悸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所致者多见于女性, 因心悸而来就诊者,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 但在心悸发作即刻心电图正常者女性多于男性。心率变异性是用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紧张性及均衡性)及对心血管系统活动影响的量化指标。一般认为,SDNN、SDANN 及SDNNindex主要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相关, 而MSSD与迷走神经活动相关。本研究中, 女性心率变异性降低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同时女性SDNN、SDANN 及SDNNindex指标明显低于男性。提示心悸患者(尤其是女性) 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调控功能明显受损。
心悸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 其本身并无特异性, 病理意义及对心功能的损害也不是很大, 但反复发作的心悸可能提示存在心律失常, 如不及时的对此作出病因诊断, 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可能会使患者认为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 造成患者严重的精神负担。而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这种因心悸来就诊的患者多于因器质性病变就诊的患者, 因此寻找心悸的病因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是治疗的关键, 优于药物治疗。对此, 笔者认为心悸患者做DCG 检查分析对心悸的病因诊断和治疗选择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