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房颤,经导管消融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目前多数导管消融的适应人群是无明显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及手术者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伴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导管消融术,特别是对于LVEF降低的患者。近年来几项非随机的临床研究证实伴有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房颤患者经导管消融成功转复为窦律后,其临床指标得到了很好的恢复。然而对于这些患者导管消融的长期预后还不清楚,据此,Anselmino M等进行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伴LVEF下降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后的长期预后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窦性心律的维持,心功能状态的变化及心超指标的变化。
该研究共入选196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60.5岁,所有患者的LVEF均小于50%,其中阵发性房颤占22.4%,持续性房颤占77.6,所有患者均进行导管消融术。所有患者均进行平均46.2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评估房颤的复发、心功能分级及心超指标。所有患者进行了环肺静脉消融,约85.2%的患者进行了附加的消融,5.6%的患者出现消融相关并发症。
通过长时间的随访,结果显示:15例患者死亡,29.6%的患者进行了再次消融,37.8%的患者至少经历了一次房颤、房扑或房速的发作,47.2%的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房颤复发的患者相比,维持窦律的患者通过随访后NYHA分级至少减少了1级,且维持窦律者LVEF升高值明显高于房颤复发者,两者分别升高32.7%和31.4%,维持窦律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也显著减轻。多因素分析提示,维持窦律是长期临床预后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预后的改善指标包括NYHA减少超过1级及LEVF增加超过10%。
通过该项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虽然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长期预后不劣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者,但长期随访后房颤的复发率仍较高。长时间维持窦律是临床指标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