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职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脏介入培训中心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国老年预防保健学会心脑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会主任委员、美国《临床心血管》(Clinical Cardiology)杂志编委、《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中国介入性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微循环》杂志编委。
从事心血管专业28年,在常见、多发、复杂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专长于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有25,000例次以上的心脏介入手术经验。他曾留学于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和美国著名的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心脏移植的内科治疗和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
1996年他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为省内可独立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首位心内科介入医生。1997年他在全国首先提出并开展射频消融病变部位治疗室性早搏,至今这一治疗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1998年他在临床上首次开展双腔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时至今日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心血管医生们的共识。
2004年他在全国安植了第一例数字式起搏器。2005年他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冷冻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2006年他率先在我省开展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2007年他在全国率先应用国外逆行钢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该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省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他创新发展了全逆行技术治疗冠状动脉CTO病变,同年在全国首先提出“One way CART,two precedure for CTO”的概念,保持了我国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2008年8月他带领心内科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快慢综合征消融术和房性早搏消融术,同年12月他的团队在全国首先提出间隔旁路新的鉴别诊断流程。
目前他正专注于心力衰竭以及慢血流现象的冠状微循环变化的临床研究。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编者,李学奇编写了《诊断学》、《内科学》、《内科学习题集》、《内科临床基本操作》等多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其中《诊断学》(主编)获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内科学》获全国高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
迄今为止,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了5篇),获科技进步奖、医疗新技术奖26项。他先后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专项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
目前,他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1项,并与美国、法国、以色列、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生们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和全国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