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11.23AHA2012:亚麻籽降压效果显著
根据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的结果,在周围动脉疾病(PAD)患者的饮食中添加亚麻籽,6个月后可使血压(BP)大幅下降,其中收缩压(SBP)下降大约10mmHg,舒张压(DBP)下降大约7mmHg。古巴Holguin大学医院的Delfin Rodrigue ...
-
-
2012.11.14默克停止对降糖-降脂组合药物的开发
2012年11月13日,默克公司宣布停止对血糖血脂组合药片的开发。
-
-
2012.11.05张运教授: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诊疗技术
张运院士丁香园:张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相关研究进展也很多,请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张运教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肾功能衰竭的 ...
-
-
2012.10.29介入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之血管介入进展篇
1 主动脉疾病腔内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和脑灌注技术的发展、介入技术的完善和支架、人工血管等新材料的应用,其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
2012.10.29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了瞩目的成果,特别是今年发表的颈动脉内膜切除和支架血流重建对比试验(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 ...
-
2012.10.29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介入手术干预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周围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一部分,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非心源性血栓与炎症等。据权威统计结果,当下肢缺血性疾病病情发展至严重肢体缺血期时,自然病程1年后,仅有50%患者未截肢生存,达25%的患者截肢,其余25%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事件。
-
2012.10.29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以外科方式解决了动脉狭窄的问题,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有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脑血管狭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因创伤小、患者痛苦较小、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的 ...
-
-
2012.10.27脑卒中的概述和诊断
出血性卒中-39CT后处理多科会诊-36传统OCSP分型标准-21MRI vs CT-35传统OCSP分型标准-22传统OCSP分型标准-23传统OCSP分型标准-25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发病机制-46传统OCSP分型标准-24大中小脑梗塞-51短暂性脑缺血 ...
-
-
2012.10.27林嬿钊:消化道大量出血
辨证治疗-23补充血容量-26出血病因和部位的判断-14出血程度估计-11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12出院标准-50发病特点-16非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8合并症-18高频电凝止血-32激光止血-33急救处理中成药-22插胃管-20急诊医嘱常规-52急诊医 ...
-
-
2012.10.26OCIN2012大会热点病例讨论之一
热点病例讨论神经介入治疗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这一微创的治疗手段得到治愈。然而,当我们遇到不可预估的并发症、无法清晰了解的疾病自然转归以及一些高危复杂的病例的时候,我们的每一步决策都可能带给患者希望,也有可能带给他们灾难。“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