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8.16 白耀:亚临床甲减症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减症(亚临床甲减症)是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且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状况。 亚临床甲减症并不少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4%~10%(60岁以上女性可达20%左右),我国为3.1%。 能量代谢的改变及治疗结果 拉兹维(Razvi)等以21例女性亚临床甲减症患者和2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比较 ...
-
-
2011.08.16 李焰生教授:探讨脑小血管病解决之道
现有证据表明,脑小血管病是导致大卒中、其他血管事件和痴呆的重要因素,近半数的血管性痴呆是由于小血管病引起的。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脑小血管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关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从血管角度进行病因干预是一个重要方向,已引起国际学者的广泛探索。2005年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的《尼莫地平治疗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
-
-
2011.08.16 唐熠达教授:甲状腺功能低下与心力衰竭发生与进展
唐熠达教授 现任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及副研究员,2010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归国人员唯一临床型“协和新星”获得者。目前临床上主要从事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的抢救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房颤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美国有调查显示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有30%合并甲 ...
-
-
2011.08.16 李小鹰教授: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
李小鹰教授 1973年毕业于第七(现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1982年9月获山东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1990-1991年美国Baylar医学院心内科访问学者。专业特长: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老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老年心律失常;老年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老年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老年心血管急症, 特别是高龄老年的心血 ...
-
-
2011.08.16 陈伟贤教授:进食“呛咳”与吞咽功能障碍
陈伟贤教授 陈伟贤,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脑血管病、肌病及其他神经科疾病的诊疗。 省人医专家教你诊断与康复训练方法 近来,记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了解到,老年医学科常有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喝水或吃东西时,比其他人都容易“呛着”。来自秦淮区的林大爷就有这样的情况。他在晨炼后,回家喝了两口豆浆就一下子呛到了,之后咳了很长时间,再吃 ...
-
-
2011.08.16 宋广军:理清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思路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Wilson)病,是一种遗传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铜在肝、中枢神经系统、角膜等多种组织器官过量沉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如能早诊早治,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可获得改善,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正常的寿命。但是,本病起病常较隐匿,临床表现又极其复杂,因此临床上常无法早期确诊,以致延误治疗,致残和致死率均很高。 本版特邀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及上海复 ...
-
-
2011.08.16 施桂英: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王者之病”八面观
痛风是因尿酸钠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关节、滑膜、其他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包括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少见的痛风性肾病。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患病率与日俱增。不仅如此,痛风发病年龄已日趋年轻化,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昔日被称为富贵病或“王者之病”的痛风,现今已严重危害大众健康,应引起广泛重视和防范。笔者愿就临床几个基本概念做如下解释。 ...
-
-
2011.08.16 谢万坤: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的疾病,居成人眼眶病的首位,其发病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TAO又称Graves眼病(GO),1853年Graves首先描述了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因此命名为Graves病(GD)。几乎所有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G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病,而且,GO一般与GD同时出现,但有部分患者的眼病可发生在GD之前或之后。此外,少数桥本甲 ...
-
-
2011.08.16 卢敏教授:乳腺癌治疗探索依然在路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癌症中心卢敏教授 乳腺癌预防:AI提供新选择,但应谨慎对待 卢教授介绍,在美国,抗雌激素受体(ER)药物他莫昔芬和口服选择性ER调节剂雷洛昔芬(raloxifene),是用于乳腺癌预防的两种主要药物,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导致潮热、血栓和子宫内膜癌等问题。而今年会上公布的NCIC?CIG?MAP.3是一项令她印象深刻的研究。该研究中位随访35个 ...
-
-
2011.08.16 李小刚教授:基底动脉狭窄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李小刚教授 男,1964年11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1993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6月调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工作。2001年6月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5月至2004年9月,在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