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26美国血管外科学会2008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摘要: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制定颈动脉狭窄处理的循证临床指南。在制定临床实践推荐意见过程中,该委员会使用系统评价对当前最件的证据进行了总结,采用GRADE标准对推荐意见的强度(强烈推荐为GRADEI级,一般推荐为GRADEⅡ级 ...
-
2011.12.26中华医学会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 ...
-
2011.12.26波士顿医学院鉴定出针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靶点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的研究人员首次鉴定出A2b腺苷受体(A2bAR)可能是针对由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出现在网络流通中的此项研究结果可能对公众健康有着深刻的意义。腺苷是细胞自然代谢的产物,通常处于低水平, ...
-
-
2011.12.08糖尿病肾病:心血管危险管理需“全面”
2010年,杨文英教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而糖尿病肾病(DKD)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病因。在欧美发达国家,DK ...
-
-
2011.12.08抗血小板药临床应用
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1前 言-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病—世界上首位死亡原因-4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5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6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微循环-7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微循 ...
-
-
2011.12.06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1缺血性脑卒中的抗凝治疗-2概述-3概述-4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发病机制-5生理性止血机制-6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发病机制-7血管壁的抗凝作用-8生理性止血机制-9凝血与纤溶途径-10血栓形成机理-11血栓的分类及组成-12动脉 ...
-
-
2011.12.04糖尿病应视为“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综合征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十五次全国学术会议上,面对全国和全世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大流行,中外糖尿病专家形成共识:中国的糖尿病防控必须真正走出以血糖控制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将糖尿病当做一个“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多个心血 ...
-
2011.11.25烟酸不能降低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对于应用他汀而长期使坏胆固醇控制良好的患者,大剂量缓释烟酸并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风险。该研究结果2011.11.5由研究的联合首席研究员、Buffalo大学医学教授、医学博士WilliamE.Boden在美国心脏学会年会上进行了 ...
-
2011.11.24新型非侵入测量手段能预测心衰风险
“我们希望该系列研究具有在心力衰竭预防方面产生治疗进展的潜能。“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不同研究所的协作者在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提交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显示了一项新的非侵入性动脉波反射 ...
-
-
2011.11.21他汀对冠脉硬化斑块负荷变化之影响的最大规模临床研究公布结果
两种强效他汀同样能实现斑块消退安全性一样良好2011年11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SATURN研究(StudyofCoronaryAtheromabyInTravascularUltrasound:EffectofRosuvastat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