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冠状动脉破裂或是足球运动中猝死的潜在原因

2013.02.05 外伤性冠状动脉破裂或是足球运动中猝死的潜在原因

33岁足球运动员,因对方球员膝盖顶撞胸部后,出现一过性胸部不适。在完成正常比赛后,因阵发性胸部不适伴左臂放射痛至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下后壁导联ST段改变,提示心肌缺血(图1)。心肌酶谱升高。心脏超声证实下壁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患者进行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显示,右冠TIMI血流2级,右冠近端可以撕裂病变(图2)。行OCT检查证实为轻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明确发现撕裂近端明显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共识到定义解读

2013.02.0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共识到定义解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具有复杂病理和发病机制的危重症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很高。

2013.01.31 颅内动脉瘤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机制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因局部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IA破裂出血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80%以上,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通常认为,IA的形成、发展和破裂由遗传、环境、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重因素造成。

2013.01.27 无心跳供体肺移植

1 背景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近30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术后存活率已较前有明显改善,临床肺移植数量也逐年增加。尽管如此,等待肺移植患者的数量增幅远超过其移植数量,临床移植供不应求。在日本,至2006年底共有280例患者等待肺移植,而仅施行87例,有102例患者在等待供体时死亡。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3.01.2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由于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紊乱,可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血管瘤介入治疗后并发碘油肺栓塞一例

2013.01.22 血管瘤介入治疗后并发碘油肺栓塞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5岁,因“呼吸困难3d,加重1d”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27日在外院行右肩部血管瘤介入碘油栓塞术,术后l d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气促,无明显咳痰,不伴胸痛,未于重视,症状进行性加重。

2013.01.22 遗传性心律失常之三: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心电图一份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一例,动态心电图为尖端扭转性室速,基因突变位于RYR2基因,突变位点是否为功能突变还在研究中,请大家就病例共同讨论!

2013.01.20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1  靶向超声造影剂微泡 分子影像学是指在传统的影像学方法中引入成像造影剂,在分子或细胞水平观察、分析和测量生物体内某一生物学过程或疾病某一阶段特定分子标志物(如肿瘤特异性抗原、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标志物)的影像学方法。

2013.01.18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合并无色杆菌化脓性心包炎1例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本质是B细胞分化成熟缺陷导致的以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为特征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以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缺乏、反复感染为特征,常伴发慢性肺部疾病、肉芽肿、免疫性疾病、肝脾肿大、淋巴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冷凝集素病致急性肺栓塞一例

2012.12.20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冷凝集素病致急性肺栓塞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7岁,因“胸闷气喘1周”于2012年2月3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稍有胸闷,无发热及其他不适,在社区卫生机构就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

上一页 1 2 3 ... 58 59 60 ... 98 99 100 下一页 到第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