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12.17 JSCD:服用达比加群的急性卒中患者使用静脉溶栓治疗一例
口服抗凝药物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在3~4.5小时内行溶栓治疗的禁忌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已与2010年1-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上市审批依据为RE-LY试验(达比加群酯长期疗效的随机化评估研究)。Vivien H. Lee等报告了一例使用达比加群的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64岁,老年男性,既往有冠心病、房颤病史,起搏器植入术后。因急性发作的右侧上臂、脸部乏力及构音障碍入院。头颅普通CT成像未见明显急性改变 ...
-
-
2012.11.09 瓷化主动脉一例
患者,女,55岁。因严重主动脉回流被建议进行主动脉瓣手术。胸部X线摄影术发现沿胸主动脉有明显线性钙化现象(图A,箭头所示)。胸部CT扫描显示整个胸廓壁及上腹主动脉外周均有高密度钙化现象(图A,箭头所示),此发现与瓷主动脉症状一致。贯穿主动脉冠脉血管造影检查,荧光成像均证实为密集钙化。
-
-
2012.11.07 重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及对呼吸机撤离的影响
重症患者常常由于低氧血症或呼吸做功增加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机械通气是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会导致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并发症,反而增加了撤机难度,加重患者治疗费用的负担。
-
-
2012.11.0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血管开通与临时起搏保护)病例讨论
一般情况:男性,51岁主诉:持续胸痛2小时余辅助检查:见下心电图一a(08-11 12:38)心电图一b(08-11 12:38)急诊造影,RCA中段完全闭塞植入支架术后术中监护(08-11 14:25)术中监护,再灌注心律失常(08-11 14:26)daniao995:我看到患者在支架放完的图上有临时起搏器不知道患者是开通右冠前还是后安置的呢建议做急诊右冠手术尽量都提前安置好临时起搏器遇到再灌注心律失常我们不会手忙脚乱更不会跟患者 ...
-
-
2012.11.06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介入治疗成功一例
患者,男性,61岁,因突发胸痛13h,于2010年10月15日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患者13h前于活动后突发胸痛,伴出汗、乏力,患“高血压病”6年,脑梗死病史3年。
-
2012.11.06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背景下发生左心室肥厚是心脏对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心脏长期收缩期负荷增加工作环境下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机制,其结果是导致左心室几何型状的改变:即左心室重塑(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LVR 或出现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高血压引起的LVH通常表现为左心室壁厚度的增加,伴有或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心肌肥厚是 ...
-
2012.11.06 规范心肺复苏
患者心脏骤停4分钟即可发生不可逆性地缺氧性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因此,一旦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务必在心跳停止后立即就地进行有效地心肺复苏术。但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诊治。1 判断心脏骤停常常以触摸颈动脉搏动来判断有的医生在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往往采取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或用听诊器听心音,更有甚者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来判断心脏骤停,这样做大大地浪费了抢救时机。
-
-
2012.10.29 介入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之血管介入进展篇
1 主动脉疾病腔内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和脑灌注技术的发展、介入技术的完善和支架、人工血管等新材料的应用,其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
-
2012.10.29 介入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之新技术新设备篇
1 C臂CT C臂CT(C-arm computed tomography),亦称C臂锥束CT、锥束容积CT、C臂平板探测器CT等(图1),是DSA旋转技术与计算机重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
2012.10.29 脑动静脉畸形研究进展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是指脑实质内异常扩张的动、静脉形成的混乱血管团,不但其治疗较为棘手,且方法选择尚缺乏统一标准。现对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