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3.08卒中病因、预防与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是防治关键
近年来,随着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增高,全球在卒中领域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结果为卒中病因的控制、卒中预防与治疗措施的改善等方面带来了新希望。 强化群体防控理念:多数卒中危险因素可防可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调查(INTERSTROKE)共 ...
-
2012.03.08房颤抗栓治疗“十项合理建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因此预防卒中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以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为代表的抗 ...
-
-
2012.03.07HAS-BLED医疗应用可助医生进行出血风险计算
考虑到美国病人的平均年龄日益增长,再加上这些病人出现的一些联合症状,用一个简单快捷的工具来评价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房颤病人的案例。大多数这类病人的CHADs2评分通常很高,需要通过口服抗凝剂来降低未来中风的 ...
-
-
2012.03.07CHEST:第9版《ACCP临床实践指南》之缺血性卒中的抗栓和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予以静脉内R-TPA治疗分析指南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提供了抗栓治疗推荐,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卒中患者做出循证治疗决策。指南根据两方面情况来确定推荐级别。其一,根据治疗益处与危险、负担和费用的权衡结 ...
-
2012.03.03肝素过渡治疗或可增加出血风险
该系统综述的结果提示,有必要进行方法学质量更高的围手术期过渡治疗研究,同时也表明有必要对预后进行标准化定义。研究者推测,不同研究对大出血等预后的定义不同可能是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果 ...
-
2012.03.03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若遭受创伤或无良好止血解毒剂可用
美国Christiana医疗系统创伤与神经重症监护科主任Mark Cipolle博士在东部创伤外科协会年会上报告,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患者一旦遭受创伤,将面临无良好的止血解毒剂可用的窘况。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老年,美国房颤患者数量逐年上升(1995年 ...
-
2012.03.03研究称需要更长期监测才能发现隐源性卒中
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可能需要持续心脏门诊遥感监测21 d,才能确定由房颤引起的隐源性卒中。亨利福特医院的Daniel J. Miller博士在国际卒中大会期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确定这类患者十分重要,因为抗凝药物治疗即可能降低其卒中风险。Mille ...
-
2012.03.03达比加群酯或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相关
1月9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文献》上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似乎可提高心肌梗死(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风险(Arch. Intern. Med. 2012 )。该项由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Ken Uchino博士和Adrian V. Hernan ...
-
-
2012.03.03研究称降脂药物或并未减少房颤发作
医生常常以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但研究显示低LDL水平与房颤发生相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理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费伊 L.洛佩斯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结果,LDL及总胆固醇基线水平较高者房颤发生率较低。该项研究参与者为16000位,平均随访 ...
-
2012.03.02CMAJ:房颤或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风险
根据加拿大医学会期刊(CMAJ)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不规则心跳,比如房颤,是老年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认知障碍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的预测因子。研究者试图寻找心血管高危人群的不规则心跳与精神和体力衰退的关系。他们回顾了两个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一项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