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1.22郭艺芳教授:房颤的抗凝治疗
-
-
2013.01.21肾功能不全是非瓣膜AF患者栓塞的危险因素
图2 根据 R2CHADS2评分, 卒中或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累及发生率。R2CHADS2 表示:CHADS2+2分(如果肌酐清除率<60ml/min)。纵轴代表累计发生率百分比,横轴代表随机分组后的随访天数众所周知,房颤患者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 ...
-
-
2013.01.21 去肾脏交感神经支配术并不能阻止房颤患者的心房电重构
房颤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升高。对于房颤患者,正常的房室结传导会导致较快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可影响心功能和运动耐力。
-
-
2013.01.15Europace:器械和全麻辅助可提高房颤射频消融导管的稳定性
不同操作方式的器械移位情况进行消融的组织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导致消融后复发心律失常。器械导管控制系统可增加导管尖端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能量的传递,但同时也会增加透壁性损伤的风险。来自英国帝国学院圣玛丽医院的Malcolme-LawesLC等通过将双极性 ...
-
-
2013.01.14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2。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 ...
-
-
2013.01.11维生素K拮抗剂不是脑出血的病因
VKA的使用不影响出血部位,但是增加非脑叶出血的出血量老年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很高使得维生素K拮抗剂相关颅内出血(VKAs-ICH)发生率增高。目前尚不清楚是否维生素K拮抗剂是颅内出血的病因还是危险因素。我们旨在确定VKAs-ICH的特异性。
-
-
2013.01.06左房电机械偶联时间延长增加房颤术后脑梗塞的发生率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约有10%的脑卒中与房颤相关,且房颤相关的卒中患者预后极差,50%的幸存者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且每年的复发率高达12%。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
-
-
2013.01.05Pharmacotherapy:新型PSM在华法林剂量自我调整中的应用
传统上,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是在医生或专业抗凝管理人员指导下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尽管在抗凝患者的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还是有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成足够的INR监测,如,饮食中摄入维生素K量的变化、非处方的合并用药的变化、进食情况和身体状态 ...
-
-
2013.01.05Europace:采用灌注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发生无症状性脑梗的危险因素
自从肺静脉被认为是房颤的重要触发灶以来,环肺静脉导管消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的治疗,然而左心系统的导管消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梗,采用无灌注的导管进行左房内消融的脑梗发生率为1%-5%,为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
-
-
2013.01.04EJHF:Gencaro治疗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效应
ARCA生物制药,一家开发房颤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Effect of Bucindolol (Gencaro) on Heart Failure Outcomes and Heart Rate Responsein Patients with Redu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