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07.29 秦永文教授:TAVI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秦永文,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先心病专业组 组长。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擅长各种疑难危重心血管疾 病的诊治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
-
2013.07.29 马长生教授:房颤患者,抗凝还是左心耳封堵术?
马长生,现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和推广普及,为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心律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
-
2013.07.29 姚焰教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房颤卒中高危患者的应用三例
姚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际上最早开展以消融对被 视为禁区的Brugada综合征室颤进行防治,取得重大突破。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导管消融根治方面,所完成的手术例数和成功率均居国 际领先地位。独创了房颤的线性消融术式,率先尝试以去迷走化介入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最早倡导“全三维电生理”模式。应邀在日本、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多 国演示及指导手术。
-
-
2013.07.29 Bernard De Bruyne教授:FFR成功的要素分析
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到FFR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来。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使FFR得到今天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临床工作者加入到FFR研究的队伍中。
-
-
2013.07.29 William F. Fearon教授:FFR相关研究
从最早的DEFER研究,到后来的FAME、FAMEⅡ研究,这三个临床试验是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FFR相关研究,并且对临床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
-
-
2013.07.29 中国与世界的对话——FFR大师间的观点碰撞
FFR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欧洲的指南中已经将其提升至Ⅰa类的推荐级别了,在中国和美国现在是Ⅱ类的推荐级别,你觉得我们是否需要提高FFR的等级?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吗?实验的成果是最重要的。我们FAME、FAMEⅡ研究的远期成果即将发表,FAMEⅢ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我想这些大型的临床研究能够显示FFR的作用,使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
-
2013.07.29 吕树铮教授:近红外光谱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
吕树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心血管病介入学组常务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健局老年心血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研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
-
2013.07.29 Huay Cheem Tan教授:定义小血管显著狭窄的IVUS新标准
Huay Cheem Tan,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1992年获内科医学硕士学位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师学会会员。1995年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做心脏介入研究员,2001年获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2002年获冠脉造影和介入学会院士。2004年获英国皇家医师学院院士。
-
-
2013.07.29 项美香教授:IVUS和OCT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项美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分别赴德国基尔大学医院心内科和美国 哈佛大学医学院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内科访问交流2年余,并完成博士后训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分课题、十二五支撑项目和国家留学回国基金 项目等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
-
-
2013.07.29 钱杰教授: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完美支架术
钱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高润霖教授。参与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主要工作方向为冠心病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导管室和美国心血管病基金会研修血管内超声、血管内多普勒、压力导丝测量和光学断层相关显像等冠状动脉造影辅助高新生理、影像技术。